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方法: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榆林市5家综合医院14个科室1 216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本组70.9%(862例)患者有情绪问题,其中焦虑273例(22.5%),抑郁433例(35.6%),焦虑合并抑郁156例(12.8%)。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患者焦虑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外科、内科、妇产科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五官科(P均0.05)。胸外科患者抑郁发生率最高(56.5%),内分泌科患者焦虑发生率最高(29.9%),血液科患者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最高(21.3%)。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率高,40岁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外科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  相似文献   
2.
患女,12岁,以“四肢无力、气短半天”于2006年7月30日入院。有感冒病史。入院半天前患者出现四肢无力,渐加重,并气短,说话费力。查体:体温38℃,脉搏30次/min。神志清,声音低哑,张口困难,咽反射消失,伸舌受限。四肢肌张力低,肌力Ⅲ~Ⅳ级,肌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诊断:  相似文献   
3.
鞘内联合给药治疗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鞘内联合给药治疗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3例脱髓鞘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维生素B12 、胞二磷胆碱 ,每周 2~ 3次 ,7~ 10次为 1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 (CSF)蛋白含量、细胞学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结果 治疗组Guillain Barre综合征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早 1~ 2周 ;多发性硬化、Guillain Barre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患者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1~ 2周 ;SS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鞘内联合给药是治疗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药》2016,37(9):1124-112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后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恶化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碱性髓鞘蛋白(MBP)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ACI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人30例,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的BDNF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慕鹏莺 《海南医学》2016,(14):2351-2352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撤药后癫痫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减少复发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经抗癫痫药(AEDs)治疗、临床发作停止2年以上撤药的112例癫痫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5年9月,其中复发3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发病年龄≥18岁、治疗前和撤药时EEG异常、病程>13个月、联合使用AEDs药物患者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18岁、撤药前EEG异常和病程>13个月是癫痫患者撤药后癫痫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痫患者拟撤药时,应进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低风险患者经EEG检查正常者可撤药,反之则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奋乃静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的缓解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93.22%;奋乃静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76.27%;阿立哌唑组缓解率比奋乃静治疗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1年内随访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患者治疗后痊愈32.20%,好转52.54%,复发15.25%;奋乃静组的患者治疗后痊愈13.56%,好转54.24%,复发32.20%;治疗后,阿立哌唑组的抑郁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奋乃静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治疗前,奋乃静组的患者与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奋乃静组评分10.13±0.73,阿立哌唑组为5.86±2.14,奋乃静组的神经功能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均可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但是阿立哌唑在抑郁的缓解、复发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水平变化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58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2例脑梗死未继发癫痫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sIL-2R,Lp-PLA2水平,比较2组指标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sIL-2R,Lp-PLA2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预测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IL-2R,Lp-PLA2水平、梗死灶部位包括脑叶占比、梗死灶直径≥2 cm占比高于对照组,且血氯值、血钠值低于...  相似文献   
9.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学》2016,37(9):1124-112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