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武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8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PPH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和7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22. 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 d、7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取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可减少PPH术后并发症,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蒙花苷(linarin,LN)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3%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饮用法制作UC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Model)、柳氮磺吡啶组(SASP)、蒙花苷低剂量组(L-LN)、蒙花苷中剂量组(M-LN)和蒙花苷高剂量组(H-LN),另设置正常对照组(Control),连续灌胃给药7 d。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肠道黏膜通透性(以尿液中的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表示,即L/M值);采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IL-6及血清中黏膜屏障通透性标志物D-乳酸(D-lactic acid,D-LA)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p65、NF-κB...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痔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手术切取的痔疮组织40例,另取痔疮组织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痔疮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以上两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痔疮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阴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痔疮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痔疮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痔疮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坐浴二号肛门手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把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用自制坐浴二号坐浴治疗;对照组30例,用5%硼酸液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坐浴二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消肿收湿等作用,对术后肛门湿疹有明显疗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肛门术后伤口愈合1~2个月后肛周潮湿临床病例治疗情况,将52例符合观察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便后使用坐浴II号坐浴并使用牛黄痔清栓及甲硝唑栓塞肛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加外用派瑞松软膏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肛周潮湿、瘙痒症状根据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73.9%(P<0.05)。提示我科坐浴II号配合牛黄痔清栓及甲硝唑栓对于肛门手术愈合后1~2个月肛周潮湿及瘙痒情况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中药坐浴对老年肛周脓肿术后病人伤口愈合效果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78例老年肛周脓肿拟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单盲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均采用医院自制中药包坐浴,15~20 min/次,2次/d。试验组病人于坐浴后擦干患处,涂抹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7 d后,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采用VAS、生活质量量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2组病人的血清EGF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试验组的伤口痊愈者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伤口水肿者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肛瘘和伤口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VAS、PSQI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SF-36评分及EGF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在第10天伤口愈合的比例分别为40%和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中药坐浴对老年肛周脓肿术后病人的伤口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起效快,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和睡眠状况,并且通过上调病人的血清EGF水平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指数评分、肛门失禁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第1 d、 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组有4例(7.27%)患者复发,对照组有9例(16.36%)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创面愈合快及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混合痔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痔临床诊治指南》明确指出,痔病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症状[1];老年人群体由于其生理机能退化、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切除或结扎治疗往往并非最佳治疗方案。针对老年出血性混合痔的特点,本科室对2019年2月—8月的28例老年出血性混合痔患者采用芍倍注射液行出血内痔区注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