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小分子核酸核糖(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约21 ~ 25 nt,它通过识别靶基因mRNA分子3’末端翻译区域,并与其特异性结合,抑制或者降解靶基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Z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它作为蛋白质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的辅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热点。研究发现,蛋白质Z及ZPI与其基因多态性在血栓性疾病、肿瘤、免疫性疾病、妇产科疾病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清及其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分析GP73在PHC诊断及高危人群普查的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85例PHC、46例肝硬变患者和102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AFP水平,计算GP73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12份正常肝组织和12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PHC组和肝硬变组患者的GP73中位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295.6 μg/L、213.9 μg/L,PHC组GP73中位血清质量分数较肝硬变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HC组和肝硬变组患者的AFP中位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9.6 μg/L、7.0 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72.7%)高于AFP(49.8%),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特异度(70.8%)低于AFP(95.9%),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和AFP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80.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 CI为0.770~0.919);全血GP73 mRNA含量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织GP73 mRNA表达量(12.8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1.08),有显著性差异(P<0.05)。GP73诊断PHC具有较好的敏感度,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全血标本GP73 mRNA检测不能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肝组织标本GP73 mRNA可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但存在创伤大、风险大等弊端。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可显著提高PHC诊断,二者联合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检验的效果,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拟被诊断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观察组。其中急性期组53例、慢性期组53例。另选择同期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开展血液分析检验工作,对比最终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就HGB值来讲,观察组受试者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者、慢性白血病者的WBC值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慢性期患者的CRP比急性期组以及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内,检验结果异常者共计12例,误诊5例、漏诊3例、没有依照相关规定开展检验者共计4例。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RBC、PLT以及MCV值更低,P<0.05,观察组内,急性期组的RBC以及MCV值比慢性期组低,P<0.05;急性期组以及慢性期组的PLT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针对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来讲,为其实施血液分析检验操作,可取得满意检验效果。但如果患者机体细胞存在多类异常状况,有可能影响白细胞检验结果,引发...  相似文献   
5.
徐芝龙  陈以娜  吴梅  杜凤  马艳艳 《药学研究》2020,39(8):491-493,496
目的 探讨老年髓系随性白血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于2018年1月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并在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案例探究最佳疗法。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髓系白血病,在确诊同时将患者纳入到试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单纯应用CAG治疗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结合CAG的治疗方案。以康复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无明显差异,数据之间的对比无意义,P>0.05;不同方案治疗后试验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免疫指标改善效果突出,适用于统计学标准,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生存率、疾病与事件相关生存期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结论 为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CAG、地西他滨的结合方案具备显著干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