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其长期预后多数取决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1,2]。急性肾小管损伤可以引起急性肾衰竭及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导致死亡率和住院率升高,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采用TGF-β1(10 ng/m1)刺激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采用不同浓度的AS-IV(50μg/rl、100μg/ml、200μg/ml)进行干预治疗24h收集细胞。体内建立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和治疗组(AS-IV组)。采用单侧(右)输尿管结扎建立UUO模型,Sham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AS-IV组连续7天给予AS-Ⅳ[20mg/(kg·d)]灌胃,UUO组和Sham给予等剂量溶剂灌胃,术后第14天采集肾脏组织。TUNEL法检测凋亡,CCK法观察细胞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和被切割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表达,并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情况。结果:AS-Ⅳ改善UUO诱导的肾组织TGF-β1表达及细胞凋亡(P0.01),抑制TCF-β1诱导的HK-2细胞活性下降及细胞凋亡,200μg/mlAS-Ⅳ作用最明显(P0.01)。体内体外实验均可见,AS-IV减少caspase 3活化,抑制JNK MAPK磷酸化。结论:AS-IV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及其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JNK 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向溶酶体运送胞内过多、衰老或异常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并进行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主要有3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自噬体的形成可以大体归纳为4步:起始、成核、延伸、包裹.全过程均不可缺少自噬相关蛋白Atg的参与.正常状态下细胞自噬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当某些应激情况发生时,细胞自噬会大量增加.参与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细胞自噬在肾脏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肾保护及损伤的“双刃剑”效用.本文就细胞自噬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C1q肾病是一种以系膜增生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为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系膜区高强度C1q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分为3类,包括微小病变(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免疫介导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1q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炎或肾病范围内蛋白尿,伴有或不伴有血尿和肾功能损伤。虽然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C1q肾病的主要方法,但多数研究认为C1q肾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提高C1q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KD)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 CKD 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临床诊断 CKD 的患者,在给与 CKD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为普伐他汀组(n =25)和对照组(n =23)。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20 mg 每晚,维持治疗4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监测患者血肌酐、血脂、尿蛋白等情况,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蛋白尿、肾功能等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普伐他汀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36周后组间达到统计学差异(P ﹤0.05)。普伐他汀组24 h 尿蛋白在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48周后普伐他汀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52.3%。两组高敏 C 反应蛋白均呈下降趋势,普伐他汀组更为显著。两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可能可有效改善 CKD 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蛋白尿,抑制炎症反应,延缓 CKD 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究黄芪甲苷(ASI)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低糖(葡萄糖浓度5.5mmol/L)环境下培养;高糖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mmol/L)环境下培养;ASI各组:分别在高糖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浓度ASI(包括25、50、100、200μg/ml),在处理后0、1、12、24、48、96h观察,采用TUNEL法和caspase3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和HGF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磷酸化ERK和磷酸化JNK浓度。此外,另在同样高糖培养基内加入p38抑制剂SB202190,1、12、24h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最后,取同样高糖环境培养细胞,依次加入HGF50、100、200μg/ml,24h后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水平。结果:ASI(25~200μg/ml)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ASI同样可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蛋白表达和p38MAPK信号通路活性。此外ASI可提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GF浓度;HGF可对p38MAPK信号通路产生抑制作用。结论:ASI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SI促进HGF分泌,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以及TGF-β1的表达有关。ASI可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Yinchenhao Decoction(茵陈蒿汤) f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in rats and study the mechanism.Methods:Total 18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a mode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6 rats in each group.Rats in the model and treatment groups were fed with high-fat forage for 10 weeks to prepare the NASH model,and the ra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Yinchenhao Decoction from the 6th week for 5 weeks.All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end of the10th week an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ctivity,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level,and hepatic triglyceride(TG) and free fatty acid(FFA)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Hepa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detected by HE staining.Results:Serum ALT activity,TNF-α level,hepatic TG and FFA contents,and the fatty deposition in hepat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ra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Yinchenhao Decoction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for NASH,protecting the liver function and reducing the fatty deposition in liver,which are possibly related with reduction of FFA content and inhibition of TNF-α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探讨揭示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方法。方法:将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中药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以血清三酰甘油(TG)、肝组织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作为筛选指标,分析不同作用途径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结果:较之正常组,模型组血清TG、LDL和肝组织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0.01),肝组织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各药物组上述脂肪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减轻。根据均匀设计实验逐步回归分析,降低血清TG和降低肝组织TG的效应组分分别是茵陈、栀子。而茵陈与大黄对降低血清LDL有明显疗效,以茵陈0.3g+大黄0.15g为最优剂量组合。结论:茵陈蒿汤通过多途径调节脂肪肝的脂质代谢,其不同作用途径存在特定的效应组分及相应的最优剂量配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病情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CGN患者123例为对象,另选2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穿刺前新鲜尿液L-FABP含量,同时常规检测各项血液及尿液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5年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在随访结束时分为疾病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评估影响CGN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GN患者尿L-FABP均值明显升高(P<0.01).尿L-FABP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565,P<0.01);与尿蛋白量(r=0.501,P<0.01)和Scr(r=0.601,P<0.01)呈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尿L-FABP>76.58 μg/g·cr的CGN患者的预后显著变差.尿L-FABP预测CGN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尿L-FABP为119.8 μg/g·cr时,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5%.结论 尿L-FABP可作为监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进展的新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症寻找最佳途径。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理盐水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液体量与对照组相同,维持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尿蛋白、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的24h尿蛋白、尿NAG、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