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现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胡艳红改编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对104名有"留守经历"医学生和100名无"留守经历"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有、无"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信息收集4个因素上均有差异(P<0.05);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自我评价因素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的"留守经历"对医学生择业效能感有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在择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其高低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1].心理安全感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个体来自对自身生理和心理、他人、社会等方面因素可能引发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测和感知,以及个体应对处置时的确定控制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原因[2].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给其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并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3].  相似文献   
3.
某市219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安全感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因素。[方法]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信度为0.7958,对遵义医学院219名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医学院大学生总体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安全感得分在45分以上的占89.04%;②医学院大学生安全感及各因素在性别上和生源地属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总体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性别及生源地属对大学生安全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人格偏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等因素的关系,为对中职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人格偏离筛查量表( MPDI)和心理韧性量表(HKRA)对358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职生人际关系偏离[(4.15 ±2.67)分]得分低于普通中学生[(6.07±3.20)分],行为偏离[(6.52±2 97)分]得分高于普通中学生[(5.18±3.37)分];中职生MPD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或P<0.01),高二中职生较高一、高三中职生人格偏离状况更好;双亲家庭中职生人际关系[(3.96±2.36)分]、情感偏离[(3.96±2.36)分]、MPDI总分[(15.50±6.27)分]得分低于单亲家庭中职生[分别为(5.73 ±4.12)分、(6.51±3.72)分、(19.78±10.44)分];中职生MPD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在父母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父母关系越好其人格越倾向和谐;中职生MPD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在父母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或P<0.01),父母学历越高其人格越倾向和谐;中职生人格偏离与心理韧性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064 ~ -0.345).回归分析发现,同伴亲密关系对人格偏离状况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中职生人格偏离现状受父母关系、父母学历、年级及心理韧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揭示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其社会适应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遵义地区两所中学的267名农村留守儿童及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 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及社会适应状况更差(P<0.05);农村留守女童较男童校内适应更好,留守高中生较初中生学习适应更好(P<0.0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社会适应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30~0.411)。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良好社会适应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需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遵义市267名留守儿童和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各能力上较非留守儿童弱(P值均< 0.05);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得分与自尊呈正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负相关(P值均<0.01);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自尊对学习适应有回归效应,人际安全感、自尊对自我意识有回归效应,确定控制感、自尊对社会交往适应有回归效应,自尊对校内人际关系有回归效应,B值(绝对值)在0.168 ~0.431之间,解释因变量变异在20.0% ~ 45.8%之间.结论 培养留守儿童安全高自尊和心理安全感,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是人与社会关系在医学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其实质是医学教育"人化"的过程.当前医学人文教育中常见的"灌输教育的表面化、自我教育的易变性、实践教育的片面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学人文教育价值的实现.只有以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开展医学人文综合教育,才能充分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内择业效能感研究的现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69条"择业效能感"文章题录进行分析。结果国内择业效能感研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择业效能感研究总量严重不足;对研究生、高职学生、特殊学生群体等的择业效能感研究还不够;择业效能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择业效能感研究的队伍不稳定,核心作者尚未形成;择业效能感跨学科研究缺乏;择业效能感研究的资助力度不够;研究机构主要是高等院校。结论国内对择业效能感的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的基本情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表现、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述评,总结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1)消极的研究视角占主导;2)与“标尺”进行比较的缺陷;3)研究仅为横向比较;4)研究结果充满矛盾。基于此,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医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留守经历对医学生安全感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信度为0.7958,对104名有留守经历医学生和100名无留守经历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有留守经历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安全感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留守经历医学生与精神症患者安全感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留守经历医学生安全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医学生安全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的差异性对促进医学生安全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