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肺癌病人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护理规范.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9月~2010年10月接受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139例肺癌病人从护患沟通、心理护理、标本采集、CIK细胞悬液回输和输注后病情观查等环节的经验.结果 13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有1例出现发热,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人内皮抑素小环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探讨小环载体作为生物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mc-hES、pcDNA-hES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后,通过ELISA、RT-PCR和Westernblot观察hES表达。MTT法检测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mc-hES和pcDNA-hES均能表达hES,mc-hES能明显抑制HUVEC的生长,而对HepG2无明显作用(P〈0.05)。在相同条件下,小环较常规质粒在体外能快速介导转基因的表达,且较传统质粒高6~8.3倍。结论 mc-hES较普通质粒pcDNA-hES在肝癌细胞中能高效表达转基因,为小环载体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和性功能变化情况,评价该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进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排尿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开腹组术后性能力障碍者9例(30.0%),腹腔镜组术后性能力障碍者3例(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领域得分在术后3个月开腹组为13.3±6.6,腹腔镜组为18.2±6.6,有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开腹组为15.5±5.5,腹腔镜组为20.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膀胱排尿功能,局部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护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由于其更微创,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对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3月,423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和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吻合口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腹部CT。生存率计算及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法。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年龄62岁,随访中位时间为56.7个月。有4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其中3例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而在无吻合口瘘的382例患者中,有6例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P<0.001)。5年生存率在有吻合口瘘的患者为52.6%,而在无吻合口瘘的患者则为63.5%(P<0.01),除外30d内死亡率,则分别为55.3%和66.7%(P=0.02)。结论虽然吻合失败发生率低,但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也减少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横结肠切除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M iles术12例,D ixon术25例。结果4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 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8d;术后4例出现轻度尿潴留症状,无出血、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9d。结论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ER-2和TOP2A对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放射敏感性影响,并探讨二者联合作用,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构建表达HER-2或TOP2A siRNA的重组质粒,并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将其转染至乳腺癌细胞SK-Br-3中,敲降HER-2和TOP2A的基因表达。2 d后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干扰效果,利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放射处理后细胞凋亡和增殖变化,并检测凋亡和增殖相关蛋白Caspase-3、Bcl-2、Ki-67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结果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敲降HER-2和TOP2A的表达,放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升高,增殖率降低。凋亡标志蛋白活化的Caspase-3表达升高,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标志蛋白Ki-67表达降低。同时敲降HER-2和TOP2A两个基因时促进凋亡和抑制增殖及克隆形成的作用增强,表明这两个基因存在协同效应。结论 敲降HER-2和TOP2A基因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的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增殖率降低,克隆形成率降低,且2基因存在协同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Bcl-2有关的凋亡通路及细胞增殖蛋白Ki-67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etronectin诱导的CIK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离患者单个核细胞用Retrone-ctin、CD3单抗、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细胞。患者每周回输1次CIK细胞,连续4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应用BDTM-HumanCBATh1/Th2型细胞因子试剂盒监测治疗前及回输后7天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每个患者平均回输细胞数为23.9×109/L(20.6×109~27.2×109),不良反应小。CIK细胞输注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CD3+、CD3+CD56+和CD3+CD8+细胞数均有明显升高(P<0.05)。12例患者中有1例获部分缓解(PR),4例稳定,其中PR和2例SD患者的CEA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临床获益患者的血清中IFN-γ(6.9vs53.2 pg/mL)和TNF-α(3.2vs24.6 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自体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通过增加效应细胞数明显增强免疫功能而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自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转移性肾癌患者接受至少1周期的5-氟尿嘧啶和(或)吉西他滨(5-fluorouracil/gemcitabine,5-Fu/Gem)化疗,化疗结束后接受4~8次CIK细胞治疗,细胞回输后应用3天d1~d3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胸腺肽α-1。结果19例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5例进展(PD),疾病总控制率(CP+PR+SD)为73.68%。评价为PD的5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43±2.85)月;其余14例患者PFS未到,中位PFS已达11.64月。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带瘤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验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重点从加强人员,实验室环境、消耗材料、仪器和医疗废物等环节实施,制定切实有效的消毒、隔离等措施。结果经过对生物治疗GMP实验室的严格无菌管理,顺利地完成了1153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培养与输注,细胞的质量和数量均达到临床使用标准。结论依据规范、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管理,是CIK细胞培养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顺铂(DDP)预处理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FSE/PI 双标法检测DDP预处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及预处理前后不同效靶比,CIK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IFN-γ,CD3单抗,IL-2诱导后20 d,获得典型的CIK细胞做为效应细胞。随着DDP预处理浓度的增加,CI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之增强,随着DDP预处理时间的延长,CIK细胞的杀伤活性亦随之增强。在DDP预处理浓度25 ng/ml,预处理时间18 h的条件下,DDP对靶细胞并无明显影响,但联合CIK后,随着效靶比的增高,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顺铂预处理肺癌细胞后,提高了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CIK细胞的临床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