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多安装起搏器。笔者近几年应用以下方法治疗26例病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住院病人均系缓慢性心律失常,男32例,女20例,年龄40岁~60岁,冠心病38例,心肌炎14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所有病人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道调搏确诊。异位房性或交界性心律18例。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6例,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0例,窦性停搏4例,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4例。以上病例分二组,一组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徐建英  赵波  张娟  涂亚娟  许玉霞 《热带医学杂志》2022,(9):1231-1234+132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7月在江油市九〇三医院住院的462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TIMP-1、IL-33水平;绘制TIMP-1、IL-33单独及联合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轻度组(n=128)、中度组(n=181)、重度组(n=153),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IMP-1、IL-33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根据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周的疗效,将其分为显效组(n=289)、有效组(n=138)和无效组(n=35),比较不同预后组TIMP-1、IL-33水平。结果 疾病组TIMP-1、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9、101.918,P<0.05)。ROC曲线显示,TIMP-1、IL-33单独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曲下线面积(AUC)为0.816、0...  相似文献   
3.
羊膜腔输注17例初产头先露、孕26~42周羊水过少患者,产前经腹羊膜腔输注2例,产时经阴道羊膜腔输注15例,输往前平均AFD2.57±1.31cm,输注后平均AFD增加1.91±1.36cm。输注前4例严重变异减速,输往后未出现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经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例,1例因羊水过少伴肾发育不全死亡,其余病例皆未发生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性肺炎及围产儿死亡。结果揭示,掌握羊膜腔输注指征,产前输注应根据孕周的大小及输往量选择输注速度,羊膜腔输注是诊断与治疗羊水过少一项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并对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 h,1、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化验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出院3个月时病情监测、并发症、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80分者比例优于出院1个月时,出院1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出院24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出院24 h,1、3个月时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尿量、收缩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59、2.756、9.672、3.678,均P<0.05);而出院24h,1、3个月时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24 h,1、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总分等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溃疡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3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严防医源性感染等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1)。结论糖尿病性溃疡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行必要的严防医源性感染等护理,能有效促进肉芽生长,控制感染,加快上皮化过程,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ELISA法检测抗,-HBc,且以血清原液(改良法)代替血清的1∶100倍X~2稀释液(常规法)。其结果,抗-HBc的阳性率从94.34%(2200/2332)增至98.94%(839/848),X~2=31.04,P<0.01.检测中未发现假阳性反应增加。与常规法相比,改良法提高了抗-HBc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是对ELISA药盒制备与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的诊治经验,探讨不完全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儿科收治的5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从发病诱因、发病年龄、系统损害、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并对6例不完全KD患者的确诊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该组资料中川崎病发病诱因多为感染,男女比例为1.9∶1,婴幼儿占81.0%(47/58),临床上以心血管为主的多系统损害常见。完全KD临床表现典型,诊治顺利;而不完全KD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和漏诊。2种类型KD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佳,无死亡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1)KD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多与感染相关;(2)不完全K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和误诊,是临床关注的重点;(3)临床多数以心血管损害为主,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冠状动脉并发症大多以Ⅱ级以下损害即一过性扩张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导致第二产程异常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对88例产妇(第二产程异常44例为异常组,正常44例为正常组)的分娩记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异常组新生儿体重、胎方位、产力、脐带长度、新生儿评分、并发症及产妇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道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过大、胎方位异常、产力异常是造成第二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应及时作出合理诊断,决定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前治疗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3年3月间收住院未经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共64例,分成2组。对照组:33例,入院后直接行子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31例,术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的分支,2周后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率100%,且观察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对介入化疗栓塞的有效反应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0.53%,部分缓解率为63.16%。观察组总的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分别为6.45%、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39%、27.2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巨块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巨块型患者(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93.9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消除盆腔内病理高危因素,减少术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具有不良预后高危因素早期宫颈癌(尤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加压素合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17例,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49±s12a,未使用传统的三腔管压迫止血,采用连续静脉点滴加压素60IU/d和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结果: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有效病例出血控制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奥美拉唑和加压素联合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既发挥了加压素止血速度快的优点,又发挥了奥美拉唑止血持久的长处,是治疗本病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