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转移性肝肿瘤DSA的表现特点,评价血管性介入性治疗的方式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4年间收治的原发病灶已切除(其中19例经活检得到病理认同)的25例转移性肝肿瘤的DSA表现特点及血管性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5例转移性肝肿瘤的原发病灶分别来源于结肠(11例)、直肠(6例)、肺(2例)、胃(2例)、小肠(1例)、食道(1例)、甲状腺(1例)、子宫(1例)。DSA表现单发5例、多发20例;弥漫型13例、结节型5例、巨块型7例;富血供12例、中等血供8例、少血供5例:肝动脉多不增粗,其分支多表现为拉长、伸展、包绕、推挤、包埋、浸润或不规则;肿瘤血管稀少细小,多无明显增粗;门静脉不增宽,门脉内多无癌栓。对多血供及中血供的转移性肝肿瘤采用肝动脉药物灌注(TAI) 肝动脉碘油栓塞(TAE)治疗;对少血供者单纯采用TAI或TAI 微球TAE治疗,治疗次数1~6次,平均2.6次;患者介入后生存时间1月~28月,平均生存时间11.6月。弥漫型和巨块型引起的肝区疼痛明显得到缓解。结论 同原发性肝肿瘤相比转移性肝肿瘤的DSA表现有着自生的特点;血管性介入性治疗是目前转移性肝肿瘤非手术治疗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对其DSA的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湿邪阻滞肠道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各有其特点:苦寒燥湿类药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但多性寒凉,易伤阳气;芳香化湿类药物抑菌作用较弱,多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淡渗利湿药亦以促进益生菌生长为主。深入研究祛湿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制剂,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可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中医湿证的本质,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体外抑菌实验及动物实验,且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支撑,故今后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及时采用最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增加临床实验比例,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1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腰4、558例,腰5骶140例,腰4、5和腰5骶1同时突出27例,采用国产电动式经皮椎间盘切吸仪进行介入性穿刺、开窗、切吸治疗。结果,优85例(68%),良31例(25.2%),可4例(3.6%),差4例(3.2%)。1例出现椎间盘感染,无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出现,说明该方法对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是有效的,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放射科使用的防辐射防护屏,因其结构笨重,不易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