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研发3型副流感病毒新型诊断试剂提供基础。方法利用重组克隆表达技术,获得可溶性的重组核衣壳蛋白;采用纯化的重组核衣壳蛋白免疫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并鉴定可识别天然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9株分泌抗重组核衣壳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中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天然的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结论利用重组核衣壳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出了识别天然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患病人群的体质特点及发病规律,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符合低频感音神经性聋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调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通过对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患者中体质偏颇质大于平和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患者中,偏颇质占发病人数的87.72%;湿热质和气虚质与其他各类型体质发病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中湿热质明显大于气虚质。结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中偏颇质较平和质易于罹患本病,偏颇质中尤以湿热质和气虚质居多。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在城市≥60岁的老年人中55.85%患老年聋,6.53%疾病聋,4.1%噪声聋。显然,老年聋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噪声聋与老年聋听力表现相似,均是高频听力下降,且会促进老年聋的进程。如果能做到早期预测,及早离开噪声环境也许会延缓老年聋的出现。随着听觉生理学、电声学及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新颖的听力测试手段不断问世,为预测早期老年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复方滴耳液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如不及时治疗,鼓膜会遗留永久性穿孔,造成传导性耳聋.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用药与耳内滴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局部用药多为西药滴耳液,为此我们研制了复方滴耳液局部外用.复方滴耳液是由黄连等纯中药成分组成,采用现代工艺制成的水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了保证其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以鼻用生理海水行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在2016年2月~2020年2月选择9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的总有效率为68....  相似文献   
6.
耳鼻喉科学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一门临床课程,有着知识点杂、实践性强、病种繁多等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耳鼻喉科的教学模式转变及优化日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简述以往耳鼻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汲取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并重点探究其在耳鼻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雾化治疗鼻鼽中规范化护理操作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鼻鼽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筛子法分为两组,雾化治疗中观察组行规范化护理操作,对照组行常规性操作,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远高于对照组的81.25%。结论:鼻鼽的雾化治疗中,规范化护理操作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迅速改善病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内科疾病的诊疗中,更要培养出正确的临床辨证思维。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更是绞尽脑汁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在不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将CBL与PBL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