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肠道菌群失调是国内外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热点之一。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气机升降、调控脑肠肽和炎症反应等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肠道菌群恢复稳态。本研究基于脾胃学说理论,聚焦肠道微生态,从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脾胃学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角度浅析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2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MI患者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研究对象中Ang-1、Ang-2和cTnT水平,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AMI患者Ang-2、Ang-2/Ang-1水平分别为(2310.2±131.6) ng/L和(11.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8±171.4) ng/L和(4.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Ang-1水平为(19 589.3±2033.4) ng/L,对照组为(19 612.1±1824.1)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水平和Ang-2/Ang-1与cTnT均呈正相关(r=0.597,0.604,P<0.05).结论 高Ang-2水平和Ang-2/Ang-1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与cTnT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常规治疗及联合唑来膦酸基础上加用针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360例PMO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对照组予骨质疏松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1~L5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值、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疼痛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组治疗后L1~L5腰椎和股骨颈BMD值、血清钙浓度、SF-36评分中身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社会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疼痛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常规治疗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降低疼痛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Toll样受体4(TLR4)通过诱导Th17细胞分化参与RA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采集22例RA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频率,脂多糖刺激PBMCs 2 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BMCs TLR4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收集上清液与CD4+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s)培养3d,RT-qPCR检测CBMCsIL-17 mRNA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IL-17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Th17细胞频率[(0.53±0.14)%与(1.57±0.68)%]、TLR4 mRNA显著升高(P均<0.01);PBMCs经脂多糖刺激后,RA患者TLR4 mRNA升高3.5倍,而健康对照组下降到0.11倍;RA患者PBMCs产生的IL-6、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RA患者PBMCs上清液诱导CD4+CBMCs IL-17 mRNA水平、IL-17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未经脂多糖刺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PBMCs的TLR4表达及对脂多糖的刺激的反应性增加,且具有较强的诱导Th17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硝唑胶囊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冠周炎患者,给予常规局部冲洗治疗后,分两组分别给予口服奥硝唑和替硝唑,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天复诊,运用奥硝唑和替硝唑:疼痛减轻程度有效的分别为100%和85%;牙龈红肿盲袋溢脓治疗有效分别为95%和80%;开口困难治疗有效分别为90%和70%。差异具显著性。结论:奥硝唑治疗智齿冠周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灸加拔罐治疗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 对39 名患者进行针刺颞三针, 石氏醒脑开窍三针, 涌泉, 督脉后背循行拔罐, 艾灸足三里, 上巨虚, 神阙等治疗, 对治疗前后的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测量评分(HDS)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 , 和脂质过氧化物(LPO) 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的HDS: 15 . 17 ±2 . 13 和21 . 8 ±1 . 07 (P〈0 . 01) ; OX- LDL: 79 . 30 ±5 . 16和43 . 71 ±3 . 23 (P〈0 . 01) ; LPO: 5 . 34 ±1 . 39 和3 . 16 ±0 . 17 (P 〈0 . 01) 。结论: 针灸加拔罐疗法可以改善老年认识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临床诊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7.5%,对照组治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中药结合在治疗轻、中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确切,且不会形成依赖性及耐药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4例反复喘息婴幼儿(喘息组)和34名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c9细胞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IL)-9 mRNA及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mRNA转录水平,LUMINEX 200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9、IL-4、IL-33、IL-17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2.01(0.67,4.52)%]较对照组[0.76(0.21,1.46)%]明显升高(P0.05),PBMC IL-9 mRNA和IRF4 mRNA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Tc9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1,P=0.002;r=0.504,P=0.002)。喘息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9、TGF-β1、IL-4和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与血清Ig E、IL-9呈正相关(r=0.354,P=0.039;r=0.459,P=0.006),与IL-33、IL-4和TGF-β1无相关性(r=0.241,P=0.169;r=0.252,P=0.153;r=0.236,P=0.178)。结论外周血Tc9细胞在反复喘息婴幼儿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肥胖小鼠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和免疫系统功能,探讨肥胖影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对WNIN/Ob肥胖小鼠(突变型)和正常体重小鼠(野生型)接种4μg乙肝疫苗(3,4月),第二针接种7d后,流式细胞检测脾脏细胞中总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比例,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浓度。脂多糖(LPS)刺激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浓度分别用ELISA和Griess法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小鼠脾脏中总T细胞和Th细胞比例下降(P<0.05)、血清抗-HBs降低(P<0.05)、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HBsAg的增殖率都降低(P<0.05)。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NO、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小鼠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损,导致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