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经典标志物,1963年由Blumberg教授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发现,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澳抗,Au Ag),于1974年被正式命名为HBsAg[1,2]。HBsAg的发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Blumberg教授并因此项发现荣获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距HBsAg的发现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最初其仅被应用于诊断HBV感染,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发现HBsAg有更为重要的病理意义和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HBsAg越来越为肝病学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HIV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和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主要标志是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关于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B细胞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关于其在HIV慢性感染中的功能和意义尚不清楚.本文对HIV-1慢性感染者B细胞功能受损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HIV感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IV-1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白细胞介素-7受体α链,IL-7Rα)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4例HIV-1慢性感染者和12名健康人群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D127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并对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以及CD8+T淋巴细胞自发凋亡作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评价组间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1慢性感染组中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96,P<0.01).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1),与血浆HIV RNA载量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呈显著负相关(r=-0.442和-0.688,P<0.05和<0.01).结论 HIV-1慢性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CD127表达进行性下降可能是导致细胞接受存活信号能力降低和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提示IL-7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在我国是高发传染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在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以及肝脏本身三大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疾病的转归,其中机体免疫系统是彻底清除病毒,最终达到临床痊愈的决定性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干扰素因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而效果优于核苷类似物,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采用HBsAg定量来监测和评价干扰素疗效,以便及早调整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而提高疗效.而对慢性乙肝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将发展更多、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从而为彻底消灭HBV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以肝脏为主要免疫损伤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黄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等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丙球蛋白血症和高血清自身抗体等免疫学特征;组织学见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汇管区形成界面性肝炎.根据自身抗体的不同可分为Ⅰ、Ⅱ、Ⅲ三型.AIH对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性,但需长期用药,治疗预后差异较大且易复发,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AIH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以及药物等环境因素可诱发遗传易感个体而致病.  相似文献   
6.
徐向升  张政  王福生 《北京医学》2013,35(9):793-795
在大部分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中,其体内病毒持续复制,CD4+T细胞减少,免疫系统呈高度活化状态,病程持续进展.尽管CD4+T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但HIV感染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B细胞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功能受损的淋巴细胞,其表现出多克隆的高活化状态,但B细胞对新的外来抗原反应性很低,在体外进行刺激也表现出很弱的反应性.结果提示,尽管HIV感染过程中B细胞是多克隆活化的,但其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却是受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寡转移NSCLC患者胸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我科初治转移灶≤5个的NSCLC患者43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其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BED10分别为101.416 Gy和102.700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6%,1、2、3年OS分别为74%、70%、51%,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中位PFS时间为1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2与ECOG≥2(P=0.000)、BED10<100 Gy与≥100 Gy (P=0.006)对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约90%患者仅出1—2级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寡转移NSCLC在接受系统性全身治疗前提下联合原发灶和转移灶根治性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OS和PF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小鼠VIA1(mFFA1)/mCD226对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分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小鼠PTA1-hIgFc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mPTA1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mPTA1的多克隆抗体,并用偶联mPTA1-Fc融合蛋白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诱导产生CTL效应细胞,以^51Cr释放试验检测mPTA1多克隆抗体在MLC中对T淋巴细胞分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mPTA1-hIgFc融合蛋白和针对mPTA1胞膜外区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与转染细胞表面天然mPTA1分子结合。mPTA1多克隆抗体对MLC诱导的CTL的杀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mPTA1多抗加入的时间愈早,抑制杀伤作用的效果愈明显。结论 抗小鼠PTA1的多克隆抗体可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明显抑制CTL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陈华根同志的读者来信已收悉,现答复如下:HBsAg是乙肝病毒S基因表达的一种包膜蛋白,尽管其本身没有传染性,但由于是HBV感染后最先出现在血清中的病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长期存在.现认为血液中HBsAg的水平与肝脏中HBV复制模板--cccDNA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1]),因此对HBsAg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比例,并观察抗病毒治疗前后NK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HCV感染组外周血NK细胞中NKdim亚群比例低,NKnegative亚群高(P均<0.05);抗病毒治疗后NKbright亚群比例上升,NKdim亚群下降(P均<0.05);抗病毒治疗有效组NKbright亚群比例低于无效组,NKdim亚群比例高于无效组(P均<0.05)。结论慢性HCV感染者NK细胞亚群较健康人群有差异,且与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