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血管加低血压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3组,每组24只,各组再分成再灌注1、12、24 h等3个亚组,EP组于恢复血流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然后每隔6小时注射1次,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亚组均在相应时点取股动脉血,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然后断头取脑,取海马区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损伤细胞。结果 F组内三个亚组的血清S100B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R组、EP组两组组内比较,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S100B蛋白逐渐升高(P<0.05), 但在同一时点,EP组均低于IR组(P<0.05)。海马区切片显示,IR组、EP组两组,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损伤细胞逐渐增多(P<0.05),但两组同一时点亚组比较,EP组损伤细胞少于IR组(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39/70)、B组17.1%(12/70)、C组5.7%(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限制性输液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输液组(S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缺失量。限制输液组(R组):麻醉诱导前至进腹约60min内补累积缺失量的1/2,之后输液速度为4mL/kg.h-1,每15min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CVP在0.49~0.69kPa。两组晶、胶体比均为2∶1。两组均在麻醉前(T1)、术中2h(T2)、术毕拔管后30min(T3)、术后24h(T4)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R组术中液体输入总量低于S组(P<0.05);R组术中CVP显著低于S组(P<0.05);R组术中2h及术毕拔管后30min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S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中、术后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组与S组比较,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4mL/kg.h-1的限制性输液方案是安全的,不增加血液黏滞度,对S100B蛋白水平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