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项目,其目的在于减少猝死及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限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心脏康复的裨益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目前,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已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之一,被列入最新指南。但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实施仍是凤毛麟角。本文总结了心脏康复对不同人群的获益证据,旨在为心脏康复在我国的推广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已证明,二维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超声声学造影这些较为成熟的超声检查技术对慢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存活心肌的判断和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显像以及斑点追踪技术有助于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有望将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肌酐和尿素联合检测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33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分析,Jaffe速率法测肌酐(SCR),紫外速率比色法测定尿素(BUN).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UREA)、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达87.31%.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变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关系。方法以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肝肾功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286,P=0.027)。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下降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移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改变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方法:筛查2010至2022年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DFSP,共计174例,其中5例为转移性DFSP。收集患者资料,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对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5例转移性DFSP,其中2例肺转移,3例腹腔转移;4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9~66岁。除1例外,其余均有复发病史,初诊至转移间隔2~13年。形态上,均为纤维肉瘤型DFSP。对比原发灶,转移灶可出现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减弱。FISH检测示4例有PDGFB基因易位伴拷贝数增加,腹部转移患者拷贝数多于肺转移。对比非转移性DFSP患者,转移性DFSP患者PDGFB分离阳性伴拷贝数扩增率高(80.0%vs 29.4%)。治疗上,3例转移灶行手术切除;2例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病例接受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上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带来诸多心血管益处,越来越多证据支持运动能促进冠心病中血管的生成,但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其中,大量研究证明运动锻炼能增加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及功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运动能引起一些microRNA水平的变化,这些microRNA可参与血管生成过程。除此之外,有些microRNA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EPC功能而调节血管生成过程。该综述将集中讨论运动锻炼调节EPC和影响microRNA水平促进血管生成的这两条机制,为研究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是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其数量下降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发生率。目前运动康复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明运动康复可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及改善内皮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缺血刺激和重要体液因子的调节密切相关。文章将运动康复对心血管疾病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项目,其内容涵盖了病情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运动训练、疾病教育等。尽管心脏康复的获益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但其具体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内皮祖细胞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且已有研究证实了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及数量,这有望解释心脏康复的具体获益机制。因此,文章总结了心脏康复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旨在为探讨心脏康复的获益机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腹胀4个月,下肢水肿3个月,活动后气促20余天"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进食后加剧,伴胸骨后及剑突下隐痛,无恶心、呕吐、腹泻、黑便,无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心电图、X线胸片、胃镜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慢性胃炎,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护胃、扩大冠状动脉等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遂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