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其手术入路有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岩尖胆固醇肉芽肿及其治疗的文献报道,对鼻内镜入路治疗岩尖胆同醇肉芽肿这一手术方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因右面部肿胀感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感,伴右面部轻度疼痛感,无面部麻木感,伴右侧鼻塞,流黄脓涕,无明显头痛,无鼻出血,无涕中带血,无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无牙痛及麻木感;曾就诊于外院,考虑鼻-鼻窦炎,予抗炎等治疗,肿胀感有所缓解,后再次出现右面部肿胀感,就诊于我科。鼻窦CT检查显示:右上颌窦占位,伴鼻窦炎症,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收入院。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可,进食可,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既往患2型糖尿病20余年,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等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营养状况可。右侧面部轻度膨隆,触之张力高,右上颌窦区轻度触痛,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轻度右偏,双侧中鼻甲及下鼻甲轻度肿胀,右侧中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未见明显新生物,鼻咽部黏膜光滑,右侧眼球运动正常,硬腭无膨隆,牙齿无松动,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鼻窦增强CT显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内可见气体及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窦腔膨大,骨壁变薄,考虑息肉或真菌性炎症可能。增强MRI显示:右侧上颌窦内充满不规则软组织影,T1为等、略低信号;T2上颌窦内病变周边为不均匀较高信号,中央为较低信号,右侧上颌窦口开放。增强后上颌窦周边呈不规则环状明显强化,中央未见强化,邻近眼内肌及视神经显示清楚,信号无异常改变,考虑右侧上颌窦真菌性炎症可能性大(图1A,图1B)。胸部X片、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上颌窦肿物,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监控血糖、抗炎等治疗,控制鼻窦炎症。拟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窦内病变去除术,备右上颌骨切除术。术中经鼻内镜扩大右上颌窦口,窦腔内为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灰白色真菌团块,清除脓性分泌物及真菌团块后检查上颌窦腔,上颌窦腔内前壁、后壁上局部可见菜花样新生物,取新生物行快速病理检查回报:(右上颌窦)鳞状细胞癌。遂改行右上颌骨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见上颌骨前壁骨质部分破坏,侵犯部分皮下组织,眼眶、口腔、硬腭等其他部位均未受侵。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右上颌窦)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图1C)、(右上颌窦)真菌(图1D)。术后明确诊断:右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右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术后监控血糖、抗炎、支持及对症等治疗,伤口愈合良好。病情平稳后出院,联系外院进一步行放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解剖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明确翼管在鼻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23具尸头行冠状位及轴位高分辨CT扫描,观察翼管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距离。选其中3具经过动脉灌注的尸头,分别采用经上颌窦、经鼻至翼腭窝-海绵窦入路进行鼻内镜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高分辨CT能够清晰显示翼管形态、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所有翼管均位于颈内动脉管水平段或其以下层面。鼻内镜解剖与相应的影像学提示相同,翼管内容恒定地指向颈内动脉前膝;翼管和圆孔之间的距离标定了一个手术门户。结论翼管是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作为骨性管道,高分辨CT可以清晰显示翼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Zenker憩室倒悬固定法在治疗Zenker憩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例Zenker憩室患者中,9例为甲状腺肿瘤手术中意外发现为Zenker憩室,2例为术前确诊为Zenker憩室。9例予以外科干预,术中沿Zenker憩室表面全周游离后,将憩室底部上提并将底部及内侧壁与下咽缩肌和环甲肌分别缝合固定。结果  口腔异味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者8例,改善不明显者3例(2例未行手术);刺激性咳嗽显著改善者2例,症状减轻者2例;3例食管残渣反流者症状均消失。随访6~46个月,未见症状复发者,无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麻痹者,无食管瘘或术后感染者。结论  憩室倒悬固定法治疗Zenker憩室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影像学、内镜手术两种方法对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这一手术入路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与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相关解剖标志,并测量其距离。选择5例10%甲醛固定、动脉灌注染料的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10侧)。记录内镜下解剖图像,描述其相关解剖关系。结果通过影像学资料可了解蝶窦发育情况并测量一系列颅底骨性解剖标志的距离,蝶骨嵴至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直线距离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标本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均从颈内动脉内侧到达岩尖,翼管及翼管动脉可作为寻找颈内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结论影像学资料应作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手术的术前常规参考;蝶骨嵴位于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的中点,为术中可靠的解剖标志。从解剖学角度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具有可行性,该入路径路短,副损伤小,可作为临床治疗岩尖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PTC在本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和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和位置;病理学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包膜侵犯,瘤周纤维包裹,检出砂粒体,脉管和神经受累。检测PTC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选择PTC患者321例,其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29例(40.2%)。279例(86.9%)患者伴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但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甲状腺双侧叶多原发灶、检出砂粒体和脉管受侵有关联(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年龄(OR=0.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