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胸腔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肺癌术后并发持续肺漏气及胸腔引流液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01~2013-06治疗的56例肺癌术后并发持续肺漏气及胸腔引流液增多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6例,经胸腔引流管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观察其临床效果;对照组30例,未行胸腔引流管注药.结果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手术方法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6例患者术后第5天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术后第7天观察疗效,24例有效;对照组30例仅行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术后抗炎、支持对症治疗,19例有效.经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肺癌术后并发持续肺漏气及胸腔引流液增多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注射液单药化疗,按175 mg/m2将紫杉醇溶于生理盐水中稀释,静脉滴注3 h,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850 mg/次,1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血清因子水平,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VEGF、MMP-9、CYFRA21-1和CE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化疗期间均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关节痛等不良反应,且无显著差异,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联合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VAMT)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18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对照组采用VAM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参丹散结胶囊,对照组则给予等剂量安慰剂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功能指标(IgG、IgA、CD3+、CD4+及CD8+),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SCC及CEA)含量,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躯体功能)。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术后疼痛、发热、咳嗽、出血、术后感染及心律失常。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IgG、IgA、CD3+、CD4+及CD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FRA21-1、NSE、SCC及CEA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热、咳嗽、出血、术后感染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丹散结胶囊联合VAMT治疗老年NSCLC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组织中 Aurora-B 激酶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肿瘤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94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Aurora-B 激酶的表达情况。以 Log-Rank 检验比较 Aurora-B 激酶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 COX 模型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离患者肿瘤细胞进行耐药性诱导实验,并通过测量 IC50 的变化初步评价细胞耐药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Aurora-B 激酶表达阳性率为 63.92%(124/194)。Aurora-B 激酶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低于 Aurora-B 激酶阴性患者(P<0.000 1);COX 模型显示 Aurora-B 激酶表达(HR=4.03,95%CI:1.80~9.01, P=0.000 7)、肿瘤病理类型(HR=2.11,95%CI:1.17~3.79, P=0.035 7)及临床分期(HR=0.42,95%CI:0.24~0.74, P=0.002 7)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经过耐药性诱导,Aurora-B 激酶阳性肿瘤细胞 IC50 显著增加,且增幅高于 Aurora-B 激酶阴性肿瘤细胞,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urora-B 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异常增高,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性相关,提示 Aurora-B 激酶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47±7.22) m L、(3.49±1.03) d、(7.35±1.24) 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76.39±7.52) m L、(4.86±1.09) d、(9.57±1.3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分别为(2.54±0.87)分、(2.01±0.50)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