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分为外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和非外伤性颅脑损伤(如脑血管意外和颅脑肿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凶险、变化快、并发症多、伤残率和病死率高是本病特点。因此,对护理要求高,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处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彭均  韩鸿 《现代护理》2002,8(7):529-529
为了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外科护理学方面的信息 ,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 ,掌握有关发展动向 ;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定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 ,又能尽量节约经费 ,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我国外科护理学期刊文献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 ,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 ,即核心期刊 ,供广大医护人员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1 文献来源和统计方法本文统计的期刊文献来源于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下简称《文摘》) ,该刊为我国护理学界具权威性的检索工具。我们将 1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2D),对2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3D分析,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2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D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1 氯氮平患者 ,女 ,1 9岁 ,因精神分裂症使用氯氮平 1 50mg·d 1 维持治疗 ,5个月后出现强迫性行为 ,出门时需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 ,约 0 .5h才能出门 ,并有模仿行为 ,改用氯丙嗪后上述行为消失 ,再用本品后又复发 ,再次停用后又消失[1 ] 。氯氮平致强迫症状男女各 1例 ,均诊断为精神分裂 ,年龄分别为 49,36岁。各自口服氯氮平 2 50及 40mg·d 1 ,分别于 39及 48d后出现强迫动作 ,减量或改用氟哌啶醇后恢复[2 ] 。 1例 2 4岁男患者 ,因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 30mg·d 1 维持治疗 ,3a后出现反复检查电器开关、水杯盖、瓶盖、门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 (3D)数字减影 (DSA)辅助下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 (stent coil)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2例瘤体 颈比值≤ 1的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 4 .0mm) ,全部经二维 (2D)造影及 3D重建 ,前交通动脉 2例采用双侧置管 ,微导管头端到位后 ,通过对侧导引导管内释放颅内自膨胀支架Neuroform ,再通过微导管使用弹簧圈塞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8例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起始部 2例 ,先释放支架覆盖瘤颈 ,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使用弹簧圈栓塞 ,术后 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2例 2DDSA检查中 7例需经 3D确定为宽颈动脉瘤 ;12例全部技术成功 ,动脉瘤致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恢复顺利。 12例临床随访 6~ 12个月 ,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7例DSA随访 ,无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3DDSA在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支架~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疗效确实 ,颅内专用支架为特殊部位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颅脑疾病相关症状的成功治疗,腹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可以是疾病本身所致,也可能由于治疗所引起,腹泻严重者可危机生命,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不仅提高了护理和治疗消耗,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创面处理在大面积感染性皮肤缺损愈合中的应用。方法总结3例大面积感染性皮肤损伤患者早期创面处理过程,针对外伤合并大面积感染性皮肤损伤患者,在积极抢救、维持生命的同时,对创面给予早期的创基处理,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控制细菌感染、排出渗液和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等,待病情稳定后行植皮术或修整缝合。结果 2例患者在植皮术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创面平整行自体植皮痊愈;1例患者行创缘修整缝合痊愈。3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43、493、7 d。结论大面积感染性伤口注重早期创面处理(即清创、抗感染、合理选择伤口敷料维持湿性环境),有助于伤口的二期治疗和功能恢复,缩短了创面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8.
轻中度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轻中度脑损伤患者预后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轻中度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年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与预后有关。结论 对中年以上、文化程度高及从事职员、干部的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淡化亲属及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忽略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对1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二维(2D)和三维(3D)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2D和3D的影像学结果。结果:112例患者经2D和3D检查,确定72例共74个颅内动脉瘤,2D检查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8例瘤颈显露不清,4例经3D证实为宽颈动脉瘤。结论:3D提高了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谷红注射液为乙酰谷酰胺和红花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临床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神经外科手术后、冠心病等。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所致过敏反应,现摘要如下。1过敏反应例1:男,78岁。因冠心病给予谷红注射液15 m l+5%葡萄糖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当日下午患者诉皮肤瘙痒难受,尤以颈项、下腹部为主,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