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根据发病时间将a SAH脑积水分为急性(0~3 d)、亚急性(4~13 d)和慢性(≥14 d)[2]。aSAH后急性脑积水指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发生的脑积水,发生率为15%~87%[3],其中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脑池及脑池积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急性脑积水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1 1年5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06例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个脑池的血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中有112例发生了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6.6%.单因素分析表明Fisher分级、脑室积血、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侧别、再出血、治疗方式6项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为其独立发生因素.在无脑室积血的患者中,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2.4%,其中脑积水组中的脚间池、右侧侧裂池血量最多,与非脑积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结论 aSAH急性脑积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SAH急性脑积水是梗阻性脑积水,脑池的位置及脑池积血的分布在aSAH急性脑积水发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无脑室积血的aSAH患者中,脚间池、右侧侧裂池的积血血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急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6.
颅内巨大动脉瘤自发性完全血栓形成伴载瘤动脉闭塞较为罕见.我们报道了1例罕见的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完全血栓形成及载瘤动脉白发性闭塞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讨论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修补术与内镜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外伤难治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外伤难治性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54)和联合组(n=51),内镜组仅行常规内镜下蛛网膜修补及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联合组在内镜组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分析两组病人术后硬膜下引流管拔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共234枚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头颅CT提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式及DSA结果判定责任动脉瘤。对责任动脉瘤均采取显微夹闭术或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动脉瘤予以选择性治疗。结果96例多发动脉瘤行栓塞治疗56例,夹闭治疗28例,未治疗12例。44例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4例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36例仅治疗责任动脉瘤。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出院时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5分62例,4分12例,3分8例,1分2例。术后6个月DSA随访30例,1例复发接受再治疗,余29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应在诊断全面的基础上,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病灶需要综合评估出血风险,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尽量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减少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序贯性肠内营养(EN)治疗的方案、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病人采用短肽型EN制剂过渡至整蛋白型EN制剂的序贯性EN治疗方案,对照组29例开始即采用整蛋白型EN制剂,根据操作流程实施。观察两组病人达到EN目标量的时间、需联合肠外营养(PN)治疗的比例、低清蛋白(ALB)血症率、喂养相关并发症、平均入住ICU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EN目标治疗,研究组开始EN治疗后达到EN目标量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联合PN治疗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他喂养相关并发症和平均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尤其是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推荐采用序贯性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磁共振(MRI)征象与异柠檬酸盐脱氢酶(IDH)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诊断为GBM的病例,分析术前MRI与IDH1、MGMT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11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行IDH1、MGMT免疫组化检查,IDH1阳性29例(26.1%),MGMT阳性60例(5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x2=9.400,P=0.009)、MRI增强(t=2.204,P=0.030)、瘤周水肿(PTE)分度(x2=6.411,P=0.041)和主要侵袭部位(=2.788,P =0.006)与IDH1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P=0.015)、MRI增强(P =0.037)和主要侵袭部位(P =0.024)是预测IDH1阳性表达的主要因子,其中肿瘤最大直径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5);MGMT的阳性表达与病变个数(x2 =6.678,P=0.010)、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4.320,P=0.000)、囊变(x2=16.185,P=0.000)、坏死(x2=8.325,P=0.004)和主要侵袭部位(t=2.612,P=0.010)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数量(P =0.008)、囊变(P=0.000)和DWI(P =0.000)是预测MGMT阳性表达的主要因子,其中DWI高信号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IDH1、MGMT免疫组化结果与常规MRI上肿瘤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分析影像和病理的相关性,有利于筛选和初步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