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抗HBc-IgM是在乙肝急性感染窗口期产生,是HBV复制,具有传染性的标志,为进一步了解分析乙肝患的病程和传染性。方法:对1350例血清样本,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抗HBe-IgM与乙肝三对。结果:抗HBc-IgM阳性637例,其中HBsAg阳性593例,阴性44例。而且抗HBc-IgM主要存在于小三阳的结果模式中,637例有429例为小三阳。结论:除大三阳以外的乙肝患HBV仍在继续复制,具有传染性,即使是HBsAg阴性也不可忽视,所以在检测HBV血清学标志时,须同时检测抗HBc-IgM。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献血人员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我们于1995、1996两年对黔东南地区业余献血人员进行了丙型肝类抗体检测,发现丙型肝炎抗体(抗一HCV)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现将结果报各如下:  相似文献   
3.
HBV是一种嗜肝病毒,HBV感染肝细胞的第一步是需侵入肝细胞,然后才能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含有前S1的大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及管型颗粒上,前S1蛋白在HBV附着和入侵肝细胞的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24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进行了前S1抗原检测,并与乙肝两对半进行对比,并对其中11例急性乙肝前S1抗原阳性病例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