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以血小板数减少为特征,但常伴有血小板功能改变的疾患。本文观察了ITP患者的某些血小板功能并略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1.1 ITP病人36例,为治疗前门诊和住院病人,按1984年第二届全国血液学术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确诊。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8岁,中位年龄33岁。 1.1.2 正常对照组:120例,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体内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原体内外检测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因学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1 3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做体内(皮试法)过敏原测定,对其中254例同时做体外过敏原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IgE)。结果: 皮试过敏原阳性率为78.8%(1 052/1 335),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室内尘土、多价霉菌I、夏秋花粉等。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虾、芝麻、西红柿、姜。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65.7%(167/254);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螨、特异青霉菌、烟曲霉、艾蒿花粉等;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虾、西红柿等。结论: 淮北及周边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吸入过敏原以尘螨、霉菌、夏秋花粉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虾、芝麻、西红柿为主。体内外检测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彭书莉  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98-898,9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寻找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方面的应用。方法对门诊2008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105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5例患者出现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7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接触性皮炎阳性率27/33例(81.81%),过敏性皮炎阳性率18/25例(72%),湿疹阳性率18/24例(75%),面部复发性皮炎阳性率10/16例(62.5%),神经性皮炎阳性率2/4例(50%),脂溢性皮炎阳性率1/3例(33.33%);阳性率最高的物质为重铬酸钾为21/105(20%),其次为硫酸镍19/105(18.1%)、硫柳汞9/105(7.6%)。结论本研究证实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接触性过敏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斑贴试验是目前多种皮肤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舌下脱敏治疗前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白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我们于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门诊就诊66例患者随机分为舌下脱敏组和常规对症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66例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功能较低于正常,舌下脱敏组与对照组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中性粒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舌下脱敏治疗后随变态反应性疾病症状的好转,其中性粒细胞功能也有所改善,提示舌下脱敏治疗能明显改善中性粒细胞功能,为脱敏疗法的机制探讨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以骨髓内注射654—2、地塞米松等治疗各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09例,共12873次,结果无一例发生骨髓感染和坏死,总有效率86.1%,比单用丙睾或654—2治疗的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1例MDS,采用塑料包埋和GiemSa染色进行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其增生程度活跃到明显活跃(++~+++);ALIP(+)不仅是MDS-RAEB的特征,也可以出现在MDS-RA中,它预示向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三系病态造血以巨核系为常见,小巨核更具诊断价值;骨髓网状纤维增生(±~++)。上述对MDS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