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等在马拉维3个美洲钩虫流行区的儿童感染者中观察了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驱钩作用。实验分4个组:第一组106例6~19岁的患儿,分成4小组,25例服用安慰剂,30例顿服左旋咪唑80mg,其余51例服用阿苯达唑,其中25例顿服200mg,26例顿服400mg,第二组34例8~17岁的患儿,19例服甲苯达唑,每日200mg二次分服,连服3天,15例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三组27例8~18岁感染者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四组30例1~2岁的患儿顿服阿苯达唑200mg。各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7和21天分别用改良加藤法作虫卵计数。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对感染仓鼠的美洲钩虫幼虫及虫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美洲钩虫成虫的仓鼠口服阿苯达唑75或150mg/kg的有效率为83.8%和100%。治前3d,2个治疗组每鼠每g粪便培养的幼虫数为29716±3299和28256±118,对照组的为8828±2659。治后3d,治疗组的粪便培养未查见幼虫,而对照组的为9066±7416。此外,受治2组的培养粪便残渣用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时,无或仅查见几个变性虫卵。仓鼠于感染第3期幼虫后3、7或14d口服1剂阿苯达唑150或300mg/kg时,粪便虫卵阳性率为0-9.1%,减虫率为96.8-100%。  相似文献   
3.
小鼠经口、钻肤、皮下和尾静脉注射4种方法分别接种十二指肠钩虫幼虫,1周后,在小鼠肌肉内均检获幼虫,平均回收虫数依次为39.4,99.0,165.4和23.0条。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两两比较表明在皮下和经口及皮下和尾静脉注射组之间有  相似文献   
4.
钩虫“再感染”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钩虫病防治工作中,反复感染钩虫是防治工作难以巩固和取得成效的原因。以往,钩虫的再感染归因于粪便管理不善,污染土壤。但实践证明粪便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并且也不能在阻断钩虫病传播上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说明钩虫幼虫在人体内的滞留移行现象,我们于1987—1989年,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裸鼠经犬钩虫第三期钩蚴(AcL3)免疫后,其皮肤和肺内AcL3的形态变化及宿主的组织细胞反应,评价其作为疫苗筛选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方法取BALB/c-nu/nu 小鼠,每两周由皮下免疫接种活的AcL3 500条,共3次,并丁末次免疫后1周由皮肤攻击感染AcL3 500条.用未免疫的感染AcL3 裸鼠作对照,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感染部位皮肤和肺脏,观察宿卡皮肤和肺内AcL3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攻击感染后6、24、72 h及7 d,皮肤内的绝人部分虫体切面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感染对照裸鼠皮肤内的相似,仪0.5%~2.2%的虫体切而示有变性、死亡,偶见有死虫肉芽肿,而肺组织内的AcL3及其周围的炎细胞反应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用活的AcL3免疫裸鼠后,仅见对攻击感染的AcL3 有弱的免疫效应,裸鼠不适宜作为钩虫疫苗筛选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5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苏木素-伊红和甲基绿-派若宁对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染色的连续切片显示,食道均由三组肌肉组成,内含颗粒状胞质,以十二指肠钩虫的较明显。同时还可查见被苏木素染成淡紫色的核质颗粒,但甲基绿染色者不呈现DNA反应。两种钩虫的肠壁细胞均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在马来半岛西部的橡胶园内进行。用加藤氏厚涂片法选择鞭虫感染的儿童(11~13岁)104例。实验病例分为3个组,治疗剂量:第1组37例,顿服10毫克/公斤体重(基质,下同);第2组34例,顿服15毫  相似文献   
9.
虽经大剂量可的松处理,犬钩虫仍未能在小鼠体内完成生活史的寄生阶段。作者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胺拮抗剂处理感染犬钩虫的小鼠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美洲钩虫cDNA库从而获得该钩虫的基因结构信息以便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方法 ]从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中提取mRNA ,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连接入载体λZAPII以构建cDNA库 ,随机从该cDNA库中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并与基因库中现有基因进行比较推导其编码蛋白。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美洲钩虫cDNA库 ,未扩增库的滴度为 1× 10 7,插入基因片断的大小为 75 0~ 30 0 0bp .,库的重组率高 ,并从库中获得 11个EST序列 ,其中 7个与现有基因库中的某些功能蛋白有同源性。 [结论 ]首次构建了代表性较高的美洲钩虫cDNA库并从中鉴定出某些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