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颈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探讨其在治疗多节段退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1例行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节段退变(≥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Odom’s法和JOA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定,以颈椎X线显示融合区骨小梁的形成,屈伸位融合区无活动作为植骨融合的标准。结果术后随访2月-48月,平均13.5月,有效率为97.10%(234/241),优28.63%(69/241),良54.36%(131/241),可14.11%(34/241),差2.90%(7/241);JOA评分:术前平均8.4分,术后平均14.8分;植骨融合率93.36%(225/241),植骨于10-24周达骨性愈合,平均14周;颈椎生理弯曲接近正常者28.87%(70/241),生理弯曲减弱49.25%(120/241),曲度消失17.26%(42/241),反曲4.52%(9/241)。结论前路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主要问题是颈椎生理曲度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从8只兔双侧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含1%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条件培养液.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细胞24~36 h后开始贴壁,10~12 d细胞融合成单层.实验组细胞培养第2天已贴壁,第6天细胞大部分融合;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较实验组晚出现1~3 d.培养第2,6,10,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指标稳定,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证实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对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根据MP不同用法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术中减压前30 min应用MP 1000mg,静脉输液,术后应用MP 80mg,静脉输液,qd×5d;B组24例:术中减压前30min应用MP 1000mg,静脉输液,术后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输液,qd×5 d;C组22例:术后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输液,qd×5d。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按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3组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减压前30min和术后应用MP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骨刀和非骨刀两种减压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胸椎后路及部分上腰椎后路减压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效果。220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骨刀减压组(126例)。B组为非骨刀减压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历时、术后改善率,平均随访2年3个月。结果骨刀减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历时、显著低于非骨刀减压组,而术后改善率与非骨刀减压组则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对于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行后路减压手术,在获得相同疗效下应用骨刀减压比非骨刀减压更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氟骨症所致的重度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依据饮水史,氟斑牙和前臂骨间膜钙化3项指标结合颈脊髓受压的症状,体征和MRI检查共确诊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病例49例,采用后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标准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85.7%,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氟骨症导致重度颈椎管狭窄,往往合并有广泛的后纵韧带与黄韧带的骨化.早期手术全椎板减压.必要时神经根通道扩大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体位训练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开展主动体位训练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 方法试验组 156例单纯腰椎全椎板切除病例 , 于术后第 2天在医生指导下开展主动体位训练 , 对照组 150例采用传统的术后两周开始训练 . 所有病例均记录术前与术后 3个月的下腰痛评分记录及计算 RIS值 , 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 . 结果根据 Hirabayashi的 RIS评分标准 , 术后 3个月试验组优良率 75.64% , 对照组优良率 58.91% . 组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 结论对于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病例将早期体位训练作为术后康复的第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平均矫正32°,外观改善满意。经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采用本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测量并统计手术前后各时期胸椎后凸Cobb角,分析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5年以上者27例,JOA评分由术前的4.26±0.9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6.33±0.88分,胸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9.60°±2.50°逐渐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41.70±2.81°,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显示术后2年开始胸椎后凸显著增大,而JOA评分逐步下降,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因胸椎后凸明显加大,症状恶化行二次手术。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对于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椎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伴随胸椎后凸的增大远期手术效果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的作用,为脊柱的融合找到一个新的途径.方法 制备PRP,取家兔24只,取双侧肋骨,行双侧第5、6腰椎横突间的后外侧植骨融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实验侧取PRP复合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对照侧取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术后4、8、12周处死各处死8只动物取脊柱标本.利用影像学、组织学的手段观察植骨区的融合情况,从大体、组织、细胞等方面分析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PRP复合自体骨组术后4、8、12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单纯自体骨组(P<0.05).实验侧植骨区阻射密度值4、8和12周分别为51±7、69±7、81 ±6;对照侧为33 ±9、40 ±6、50 ±6,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侧植骨区放射学评分4、8和12周分别为(3.1±0.8)、(6.9±1.1)、(8.1±1.1)分,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P复合自体骨移植对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