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出生后母婴皮肤早接触和早吸吮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163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产科质量,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163例新生窒息胺不同的产科原因分为8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30.06%和17.79%。重度窒息中以早产和妊娠合并症居前。结论 做好产前保健工作,积极防治并发症。产时对窒息高危孕妇做好胎儿监护,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等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2 7岁。主因停经 40周 ,不规律宫缩 5 h,于1997年 4月 2 8日 2 1时 30分入院。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 86次 / m in,呼吸 2 0次 / min,血压 12 / 8k Pa,心肺 (- )、肝脾未触及 ,宫高 34cm,腹围 98cm,胎位左枕前 ,胎心 140次 / min,宫缩不规律 ,骨盆测量正常 ,肛查 :宫口未开 ,先露为头 ,棘上 1cm。诊断为宫内妊娠 40周 ,妊 1产 0 ,左枕前。于 4月 2 9日 7时 30分出现规律宫缩 ,产程进展顺利 ,于 12时宫口开全 ,13时自然分娩一 35 0 0 g女婴 ,评分 10分 ,分娩过程顺利。产后即感右侧胸背部疼痛 ,因不伴有生命体征变化 ,给于严密…  相似文献   
4.
应用二种不同给药方法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此产中的作用。方法;对152例妊娠37-43周有引产指征者,分A,B两组,A组,口服,阴道后穹窿放置前列醇,每次500ug,24小时一次,并于用药后观察从用药开始到分娩结果的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等引产效果及对母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将27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用微波行组织凝固治疗;B组用中药妇科千金片治疗;C组微波加中药治疗。结果A组治疗慢性宫颈炎一次治愈率91%,B组一次治愈率341%,C组一次治愈率989%。经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处理,3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3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A、C两组各有2例出血,并有阴道排液、B组无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微波加中药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高,单用微波次之,单用中药最差。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讨非司酮枉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和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133例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应用双米引产,取A,B现代化组,A组用药量同抗早孕,B组在此基础上加大药量0.5倍,并缩短用药时间及途径,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3.58%和100%,经X^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证实双米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413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巨大儿、社会因素、妊高征、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等。结论:慎重考虑剖宫产指征,合理掌握,达到有利于胎儿,又有利于孕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133例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应用双米引产。取A、B两组,A组用药量同抗早孕,B组在此基础上加大药量05倍,并缩短用药时间及途径,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358%和100%,经χ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证实双米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0.
对2178例分妊中96例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用药物抑制宫缩争取时间促肺成熟62例(A组)。未用药的34例(B组)。用药后妊娠延长48h以上者为成功。其中A组先兆早产成功者有35例,占87.5%。早产临产成功者7例,占31.82%。两者比较,X^2=20.12,P〈0.01。而B组34例均在48h内分娩。新生儿A组65个,占46.15%,B组36个,死亡5例,达138.89%(u=4.6,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