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考察河南省地方领导干部艾滋病知识和防治意识,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选取河南省基层干部120名,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并结合其他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基层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及调查工作普遍重视,对艾滋病基本常识、传播方式、预防控制措施等知晓率较高,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社会危害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国家出台的防治艾滋病政策法规了解并大力拥护,对艾滋病人及其相关特殊人群有一定理解和关爱之情.结论:河南省基层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高,具有较强的艾滋病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可以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疾病。为此,我们在《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加以复方研制成三子祛痰液,观察其对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自由基代谢的作用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雪  张重刚  王咏强 《当代医学》2010,16(32):86-87
目的探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妇产科手术施行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ASAⅠ~Ⅱ级,身高155~165cm,调整麻醉平面上界,按照固定的最高感觉平面分为三组:Ⅰ组T4~T5,Ⅱ组T6~T8,Ⅲ组T9~T10,观察记录各组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战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中,当麻醉平面上界在Ⅱ组T6~T8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较为平稳,术中恶心呕吐、寒战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少。结论Ⅱ组在剖宫产手术中用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上界在T6~T8水平时,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1~22日,河南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在郑州召开了全省中医工作会议,对2005年全省中医工作进行了部署。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马建中,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卫生厅副厅长王应太等出席了会议;各地(市)卫生局分管局长、中医处(科)长、省直中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厅局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三子祛痰液对人红细胞SOD和血浆LPO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5年至1989年用自拟“三叉定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疗效较为满意。方药组成:白芍15克柏子仁(去油)10克龟板18克(粉碎先煎) 钩藤10克川芎7克菊花10克全蝎10克蜈蚣9克白僵蚕6克白桑枝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痛甚者,加重钩藤、白芍、川芎、蜈蚣之用量,酌加细辛,白芷、川椒以助温经止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专科专病建设,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专科建设,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五”以来,相继实施了《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河南省特色中医专科奖励方案》,调整了全省骨伤科、中医儿科专科建设网络,对全省中医医院专科建设进行分类指导。专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成为“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和“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建成“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河南中医学院-附院的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肛肠专科,省中医院的脑病、肿瘤专科,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的肛肠科等8个专科(专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确定了26个全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对16个特色中医专科给予奖励。“十五”以来,全省各级中医医院共投入专科建设资金近3亿元,新建中医专科300多个。重点中医专科收入已占到中医医院业务总收入的25%左右。二、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医药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制定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即培养一批牢固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熟练运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有效诊治疾病的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培养批精通中、西医学理论,能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有效治疗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培养一批能够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常见病并有一技之长、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名中医;培养一批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出色、能用外语交流的外向型中医人才。截至目前,第一批28名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28名中西医结合型和26名外向型人才已经结业,分四批培养了300多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证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r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目前认为是由冠状病毒的变异株引起.中医药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已经得到WHO和许多研究者的认同[1].笔者在治疗SARS过程中共收治16例病人,其中11例应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另5例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率达68.75%,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部是五脏精气外荣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诸阳之会,皆在于面”(《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五脏气血是颜面部营养的物质基础。五脏气血的盈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面部容颜的荣枯,而五脏与面容的关系主要通过其经脉、络脉、阴血、津液和阳气等与面部的联系体现出来,五脏通过经络,将其阴血、津液和阳气运送和散布于面部,滋补润养面部的皮肤,抵御病邪的侵袭,从而使面部皮肤荣润,富有弹性,容光焕发。若某脏的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专科专病建设,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