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LVH)是对左室心肌张力增高的代偿过程之一,然而随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室肌僵硬与肥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结果加重了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硬化、猝死、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评价在降压效果相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临床关系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529000)张道进已有资料发现QT离散度(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患者其QTd明显增大[1],重度心力衰竭时QTd亦明显增大[2]。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3例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痊愈出院,死于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易并发肺炎,且呼吸道症状常不明显;严格控制血糖,及早联合使用胰岛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贝那普利单用及联用对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CY〉15μmol/L 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0 mg ,1次/d)+常规治疗;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10 mg ,1次/d)+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 mg,1次/d)+贝那普利(10 mg ,1次/d)+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定检测HCY。结果①血浆HCY〉15μmol/L 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经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氟伐他汀组、贝那普利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氟伐他汀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治疗组与氟伐他汀组、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和贝那普利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都有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HCY水平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郑琼  张道进  陈晓健 《吉林医学》2011,(6):1066-106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IR)以及高尿酸血症(Hu)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贝那普利治疗组(A组)、氯沙坦治疗组(B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皆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氯沙坦组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而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于合并有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皆有降压和改善IR作用,氯沙坦还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氯沙坦、依那普利两药联用为治疗组(n=30),单用依那普利为观察组(n=30),疗程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16周后平均UAER水平分别由(108±30)μg/min、(114±31)μg/min降至(74±28)μg/min、(92±26)μg/min(均P<0.01),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患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进 《湖南医学》1998,15(4):251-25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40例。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早晨口服,1次·d-1;奥美沙坦酯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早晨口服,1次·d-1。2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用药2、4、6、8周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血压(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均P<0.01);奥美沙坦酯组各时间段血压降低的幅度均大于厄贝沙坦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应用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不良反应相对少,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36例)和常规组(24例).常规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心功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卡维地洛组心率、血压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6步行试验距离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 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