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应用R 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化合物92个有效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13194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基因,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共筛选出140个共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血管过程、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管径的调节、血管直径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直径、改变激素作用、改善代谢等机制对心力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证据表明,多重共病继发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可能是导致HFpEF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HFpEF发生发展中CMD致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作用机制,以及HFpEF治疗策略中以CMD为新靶点的探索作简要...  相似文献   
5.
短睡眠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短睡眠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睡眠干预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防策略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联合基于研究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 RBL)在外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和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腔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空军军医大学2017级与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94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学员作为试验组, 实施SPOC联合RBL教学方式;2017级学员作为对照组, 实施传统教学方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考核评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问卷调查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学员优良率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35.4%(34/96)比22.4%(22/98)],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试验组学员主观案例分析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52.5±19.8)分比(47.9±8.6)分],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试验组学员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优于对照组学员[87.5%(84/96)比56.1%(55/98), ...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炎症反应、衰老、性别等)、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等)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肠道菌群失调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还可通过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斑马鱼因体积小、成本低廉、身体透明、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基础研究.通过高通量小分子筛选等方法,可在多种斑马鱼模型体内开发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鉴定现存药物的靶标或预测特定小分子药物的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