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HLA-A*0201/2403限制的HBcAg表位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限制性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期间单独使用植物血凝素(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刺激。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从HBc18-27活化的细胞中获得29株细胞克隆,其中28株为CD8^+T克隆,均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从HBc117-125激活的细胞中获得12株CD8+T克隆,其中9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另3株细胞毒活性则显著低下。克隆化过程中单独使用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2%和14.58%。结论分别用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能激活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CD8^+T细胞。建立CD8^+T克隆过程中,表位肽的使用不能提高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选择低溶细胞活性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靶细胞)以1:1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细胞因子及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和少量TNF-α.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2%、68.5%和78.3%,均在72h。IFN—γ和TNF—α单独和同时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对靶细胞的最大细胞毒活性是7.2%(24h)。结论IFN-γ和TNF-α是CD^+T细胞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LA-A*0201/2403限制的HBcAg表位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限制性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期间单独使用植物血凝素(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刺激。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从HBc18-27活化的细胞中获得29株细胞克隆,其中28株为CD8^+T克隆,均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从HBc117-125激活的细胞中获得12株CD8+T克隆,其中9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另3株细胞毒活性则显著低下。克隆化过程中单独使用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2%和14.58%。结论分别用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能激活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CD8^+T细胞。建立CD8^+T克隆过程中,表位肽的使用不能提高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 选择低溶细胞活性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靶细胞)以1:10共同培养,于24 h、48 h和72 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细胞因子及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 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和少量TNF-α.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2%、68.5%和78.3%,均在72 h.IFN-γ和TNF-α单独和同时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对靶细胞的最大细胞毒活性是7.2%(24 h).结论 IFN-γ和TNF-α是CD8+T细胞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方法 采集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制备PBMC并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水平. 结果 血清IFN-γ水平,急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也高于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4水平,急、慢性乙肝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γ/IL-4比值,除慢性乙肝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BMC培养上清中,急、慢性乙肝患者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急性肝炎组高于慢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HBV感染组的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使用rHBcAg刺激后的PBMC培养上清相比,血清检测可能更加符合患者的真实细胞因子水平.(2)HBV感染时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