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科手术术中发生气胸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一例肺叶切除术中突发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例患者在进行肺叶切除过程中突然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出现心跳骤停.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胸片等检查确诊为健侧肺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完成肺叶切除.结论 胸科手术中如出现1、突发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2、一侧呼吸音突然消失,3、气道压迅速升高等情况应考虑气胸可能,尽早行床旁胸片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铮  何纯  黄东  张绍宇 《医学综述》2015,(6):1129-1130,113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绵阳江油九〇三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胸入路组(183例)、上腹右胸入路组(192例)及颈胸腹入路(5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上腹右胸入路和颈胸腹入路,且上腹右胸入路也显著少于颈胸腹入路(P<0.05);左胸入路组患者的体力、角色及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上腹右胸和颈胸腹入路(P<0.05);但左胸入路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上腹右胸入路组和颈胸腹入路组,而上腹右胸入路组与颈胸腹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病变位置偏低、分期较早的患者建议采用左胸入路手术;病变位置较高、一般情况较好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选用上腹右胸入路;颈胸腹入路仅针对胸内无法完成吻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抗胆碱类新药,可选择性地作用于M1、M3受体,而对M2受体无明显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1]。故现该药被广泛应用于麻醉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休克、呼吸系统疾病及戒毒治疗,但其在阻断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同时也可能影响中枢胆碱能受体功能[2],大剂量应用会明显增加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3]。临床工作中,由于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脏方面的优势,常作为麻醉医师推荐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刘铮  何纯  黄东  张绍宇 《中外医疗》2013,32(17):22-23
目的探讨毕Ⅱ式吻合加Braun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反流性胃炎的价值。方法在常规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基础上加行Braun吻合。并于术后45~60d行胃镜复查。结果 55例中其中52例未见胆汁反流,3例轻度反流,但患者无自觉症状。结论毕Ⅱ式吻合加Braun吻合术合术,具有预防反流性胃炎的作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315例,术后并发乳糜胸8例,发生率约为2.5%,本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乳糜胸的时间大多在术后3-5d,其中4例乳糜胸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再次剖胸结扎胸导管者3例,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1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①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可通过适当时机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②术中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胶质瘤效果较好的新药,1997年该药在欧盟专利药品评审委员会(CPMP)一致推荐下得到批准生产,并于次年在欧洲上市,l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准其在美国上市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化疗,2000年以后国内逐步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九○三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GP新辅助化疗,以2周为1个化疗周期,持续化疗2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8%(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癌抗原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及CD4+水平的降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1%(P <0.05)。结论 GP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NSCLC,可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保守疗法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7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大疱性肺气肿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大疱性肺气肿患者,均实施胸腔镜微创手术,依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45例和研究组(采用胸腔镜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35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FVC、FEV1、MVV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术前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要点掌握熟练、围术期积极防治并发症所占百分比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在术前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要点掌握熟练及围术期积极防治并发症情况下,胸腔镜下小切口术治疗大疱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