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淋巴管系统是人类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认为肿瘤细胞通过侵入与实体肿瘤相邻的现存淋巴管而发生转移,最近的一系列动物实验表明,实体肿瘤可以引起瘤周新生淋巴管的形成促进转移.临床病理学研究证实,在头颈部肿瘤及皮肤黑色素瘤内及周围出现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新生淋巴管[1],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阻止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电生理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SCD患者的原始资料。结果 血清维生素B12 缺乏、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乙醇中毒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首发症状多为末梢型周围神经病 ,脊髓损害以后索最明显 ,侧索中有锥体束、脊髓小脑束 ,大脑损害表现有智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痴呆。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与脊髓MRI呈现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 了解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电生理及MRI表现对本病及早诊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陈睿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217-218
目的 术前的完善准备、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及时处理、精心的护理是使微创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SysmexXT-1800i血液细胞分析仪(以下简称XT-1800i)是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一种检测速度快,用血量少,全中文操作界面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仪器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内有四个工作通道,分别是:红细胞(RBC)、血小板计数(PLT)检测通道,白细胞(WBC)计数、BASO分类计数通道,血红蛋白(Hb)检测通道,WBC四分类通道.RBC、PLT检测运用电阻抗原理及鞘流技术进行分析.WBC计数、BASO分类计数是在该通道内加入一种酸性溶血素,该酸性溶血素可破坏并溶解RBC、PLT,剩下WBC,并使BASO保持原型,又能使除BASO之外的其他WBC形成裸核并皱缩变小,通过半导体激光照射流式通道内的单个WBC而获得前向和测向散射光二维图像信号,从而实现WBC计数;因BASO在该通道中保持原型而体积较大,从而使BASO与其他WBC区分开来实现分类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用高脂饮食喂养雄性猕猴达17个月,扫描电镜观察从颈总动脉分叉处到大脑前、中动脉的内膜面,发现在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颅内段,Willis环处有脂斑形成。最严重的损害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颅外动脉损害较颅内动脉严重。大脑前、中动脉损害与其它动脉比较,无论范围或程度都稍轻。Willis环以及起始于它的中央支开口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灶。这可能与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PTCA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50例经PTCA支架植入术后半年内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和85例经PTCA支架植入在半年内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之间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 再狭窄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 14%、CT 54%、TT 32%),等位基因频率(C 41%、T 59%)与未狭窄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31.8%、CT 44.7%、TT 23.5%),等位基因频率(C 54.2%、T 45.8%)比较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可能与PTCA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小口径(直径7mm以下)人造血管术后通畅率低下的问题,利用生物-人工复合血管,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转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为解决此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材料方法:构建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EGF165,获得正确的质粒用于转染HUVEC。从中科院购买HUVEC(代号:ECV-304),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neo-VEGF165转入细胞,经G418筛选后,计数阳性克隆,以比较脂质体和质粒在不同比例情况下转染效率的高低。实验组按质粒和脂质体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1μg/3μl;2μg/6μl;2μg/8μl;3μg/12μl。ELISA检测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再将VEGF165基因瞬时转入HUVEC,利用自己设计的旋转培养装置,将细胞均匀地粘附、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复合血管是人工材料(聚酯)和生物材料(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有机结合而成,是将包有聚酯网的硅胶棒埋入绵羊背部皮下组织,3个月后取出,抽去硅胶棒而得到的。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以2μg/8μl组阳性克隆数最多;ELISA测定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量为532·5±43·1pg/ml。使用旋转培养装置的细胞均匀地粘附于复合血管,未使用者细胞积聚于血管腔面下部;转入和未转入VEGF165基因的HUVEC在复合血管内腔面覆盖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9%±3·5%、43·7%±2·5%,有明显改善。结论:转入VEGF后可促进HUVEC在复合血管上生长,旋转培养装置有利于细胞的均匀粘附。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反复黑便1^ 年,伴呕血3h,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入院。1年前无诱因排黑便一周,2~3次/d,每次50~100g,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缓解出院。1月前再次发生黑便,无腹痛、腹胀、返酸、暖气等。人院后经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予止血、保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0.
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条件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肿瘤的血管形成具有很突出的作用 ,就VEGF与肿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