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穗杰 《当代医学》2014,(22):130-131
目的分析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广州花都区花山卫生院收治的15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75)。150例患者均常规运用地高辛、速尿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卡托普利,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6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2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5)应用康复训练,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头穴透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率100.00%,对照组康复率88.57%,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在基层医院中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的用量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160例,根据其阿司匹林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应用阿司匹林200 mg/d;对照组80例,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而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与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32.50%)、急性心衰率(37.50%)、心律失常几率(31.25%)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38.75%)、急性心衰率(41.25%)、心律失常几率(3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消化道出血几率(33.70%)、腹痛发生率(4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消化道出血几率(5.00%)、腹痛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200 mg/d患者较用100 mg/d患者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其获益显然不如增加的不良反应大,因此持续加倍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张穗杰 《吉林医学》2010,31(18):2861-2861
目的:分析和探讨城乡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城乡居民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对468例有完整资料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量饮酒、吸烟、嗜盐、高血压家族史、超体重、高血糖、高血脂是我国城乡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和农村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城乡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健康方式,提倡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而得到改善或消除,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NIPPV治疗,观察组接受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较前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转往有条件医院行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确定转院行PCI治疗前在我院应用替罗非班)34例、对照组(转运到花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情况与术后的冠脉血流情况、PCI时心电图抬高的ST回落情况与心肌标志物峰值前移情况、住院期间与随访30天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GC)的发生情况(支架内血栓与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再梗塞率、心绞痛、死亡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优于对照组;术后的冠脉血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CI时心电图ST回落≥1/2的情况与TNI、CK-MB峰值前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转院PCI患者,转院前应用替罗非班比转院后应用获益更大,安全性尚可。这类病人,在确定转院之时即时应用替罗非班是合理时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