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温××,女,16岁,系本校应届毕业生,1981年7月6日初诊。因患感冒10余天,咳嗽气促,恶寒发热,经西药治疗无效。病情渐增,气逆不能平卧,彻夜咳喘难眠。  相似文献   
2.
<正>1 病历摘要患者女,33岁。因四肢及躯干红色丘疹、斑块伴瘙痒半个月,于2017年10月7日来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左下肢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瘙痒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给予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无改善。10d前患者病情加重,皮损波及四肢和躯干,部分皮损伴疼痛。患者近5 d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3℃。追问病史,患者发疹前1周曾有咽痛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治疗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178例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两组,行MPCNL患者95例为MPCNL组,行FURL患者83例为FURL组。观察17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FURL组一期清石率稍低于MPCNL组(91.6%vs.94.5%),两组二期清石率比较(98.8%v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RL组与MPCN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6±10.7)min和(51.6±8.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6±3.2)ml和(62.5±18.3)ml,术后第1天Hb下降值分别为(2.1±0.9)g/L和(15.0±4.4)g/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3±28.3)h和(154.3±21.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根据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FURL组与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vs.20.0%,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两组患者均未见结石残留。结论:在治疗肾实质厚度2.5cm的2~3cm肾结石患者,MPCNL与FURL均为有效方法,相比于MPCNL,FURL创伤更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ICU重症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ICU重症患者中选取胸腔积液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总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液吸收时间为(80.13±1.25)h,ICU住院时间(12.47±2.4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9例(23.68%),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的疗效相当,而操作更为简单、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传统胸腔穿刺引流与经胸部安全三角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4例,其中传统胸腔穿刺引流12例(对照组),经胸部安全三角微创穿刺引流12例(观察组),观察两组胸腔积液缓解情况、操作时间、局部损伤范围、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75%vs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时间[(15.54±2.98)min]、局部损伤范围[(0.23±0.05)cm]、疼痛评分[(1.60±0.71)分]、伤口愈合时间[(1.81±0.07)d]、皮下气肿发生率(0)、感染率(0)明显小于对照组[依次为(28.32±6.01)min、(1.98±0.21)cm、(4.12±1.98)分、(5.98±0.51)d、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经胸部安全三角微创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