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根据小儿癫痫患者的病情特征,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按照其住院号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明显较短,临床总有效率(93.8%)明显较高,且不良反应率(18.8%)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重度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患儿的病情特征,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某院就诊的5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明显较优,脏器损害情况较少,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1%)明显较高。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患者,采取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舌咽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阐明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抗大鼠惊厥的有效性。方法: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颈舌咽神经电刺激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只行左侧颈部切开消毒处理,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行左颈部迷走神经分离后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电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水平,并探讨分析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经本院确诊的163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98例与非心肌损害组65例,将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按照心肌损害的程度分为重度组30例、中度组42例、轻度组26例。同时选取7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水平,采用湿化学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 Tn T水平,分析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重症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Cys-C、Hcy、H-FABP的表达水平,分析Cys-C、Hcy、HFABP表达与患儿CK-MB及c Tn 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损害组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和正常对照组(P 0. 05),非心肌损害组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心肌损害重度组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 0. 05),中度组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K-MB、c Tn T水平检验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与CK-MB水平正相关(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与c Tn T水平正相关(P 0. 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上调,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有关,对于评估此类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在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患儿临床病例分析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α的水平检测。结果: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参与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为临床上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抗痫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I)治疗儿童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20例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I),30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小儿抗痫胶囊,5粒/次,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特征、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GFAP、S100β蛋白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θ功率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θ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GFAP、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GFAP、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儿抗痫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I)治疗儿童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脑电图特征、θ功率和GFAP、S100β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同时对改善癫痫患儿智力水平的疗效。方法: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48例,其中轻度36例,重度12例,测定认知功能后,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治疗剂量5 mg·kg-1,2次·d-1口服,每2周增加5 mg·kg-1,最大治疗剂量20 mg·kg-1。治疗3及6个月后,再次测定患儿认知功能,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及6个月的认知功能。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3个月后,22.2%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和16.7%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IQ均提高5分以上;治疗6个月后,86.1%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和41.7%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IQ均提高5分以上,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轻度智力低下组的智力改善显著优于重度智力低下组(P<0.01)。左乙拉西坦治疗6个月后,41%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平均IQ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平均IQ较治疗前无显著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可以明显改善轻度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住院患儿腹泻样本共460例,轮状病毒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腺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鉴定.结果 46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35.22%( 162/460);杯状病毒占20.43%( 94/460),星状病毒占9.78%(45/460),腺病毒占3.70%(17/460),混合感染达7.17%(33/460),发病患儿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对162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示G1P[8]为主要流行株,杯状病毒以GⅡ-4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星状病毒为Ⅰ型,腺病毒为Ad41.结论 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经妥泰/托吡酯治疗后肢体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将痉挛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给予妥泰/托吡酯,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对患儿进行肌张力评级,测量髋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髋关节、膝关节的改善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妥泰/托吡酯治疗后患儿肌张力以及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妥泰/托吡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为中医推拿及功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减轻患儿康复训练中的痛苦,充分体现中西医药整体化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儿抗痫胶囊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对不同药品生产企业小儿抗痫胶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20 nm(检测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280 nm(检测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采用统计软件对小儿抗痫胶囊中8种成分质量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6.89%~100.10%,RSD值0.81%~1.7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较为稳定,不同企业间的样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评价小儿抗痫胶囊的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