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9岁和43岁。肿瘤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质硬,无包膜。肿瘤镜下显示微囊、小管和实性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具有嗜伊红的颗粒状胞质。细胞异形性小。细胞核呈卵圆形,可见小核仁。核分裂活性很低。细胞内外可见特征性的分泌物存在。未见脉管内浸润和坏死。肿瘤表达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甲状腺球蛋白(TG)。结论SC十分罕见,其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后施行手术。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引导完成。术后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不用止血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85例鼻阻症状全部缓解,仅部分患者多涕、头痛、头闷胀、鼻痒、喷嚏等症状未能完全得到减轻。按疗效评价标准可分为:治愈67例(78.82%),好转18例(21.18%)。36例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18例合并有单侧或双侧上颌窦囊肿的患者中,治愈39例(72.22%),好转15例(27.78%)。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具有直观、微创、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且该术式在矫正鼻中隔时可以同时进行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手术,术后既可以保护鼻中隔自身的生理功能,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0°鼻窦内镜下为儿童经口腔、鼻腔联合径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方法:30例儿童硬质70°鼻窦内镜下行经口腔入路腺样体切除术,分析其与传统匣式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腺样体刮匙刮除法及鼻内镜下单独经鼻腔入路腺样体切除术比较的优势。结果:30例患儿手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出血量约为10~20 mL,术中无损伤咽鼓管咽口及圆枕现象。术后当天最迟第2天睡眠中打鼾、憋气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疗效非常满意。结论:儿童经口腔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直视明确,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疗效高之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后施行手术。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引导完成。术后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不用止血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85例鼻阻症状全部缓解,仅部分患者多涕、头痛、头闷胀、鼻痒、喷嚏等症状未能完全得到减轻。按疗效评价标准可分为:治愈67例(78.82%),好转18例(21.18%)。36例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18例合并有单侧或双侧上颌窦囊肿的患者中,治愈39例(72.22%),好转15例(27.78%)。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具有直观、微创、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且该术式在矫正鼻中隔时可以同时进行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手术,术后既可以保护鼻中隔自身的生理功能,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病理学基础,为,16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6例临床初诊为功血病人的诊刮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196例病人中,子宫内膜增生症100例,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却8例,蜕膜样组织16例,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10例。结论:对临床诊断为功血的病人应先诊刮再治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掌握适宜的诊刮时间,是做出有效诊断的条件;临床医师应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做到,临床与病理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6.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系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的纵形淋巴组织团块,属于咽淋巴内环的组成成分,一般6-7岁发育至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若腺样体过度增生肥大,可阻塞后鼻孔及鼻咽腔,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影响颌面骨发育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故需手术对肥大的腺样体进行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酸性脑膜瘤(O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OM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8岁和49岁。肿瘤分别位于右额叶和大脑镰部。肿瘤均与硬脑膜相连,界限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弥漫片状和巢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卵圆形,居中。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和坏死罕见。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结论OM非常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