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6年6月15日查房记要主治医师请经治医师汇报病历。经治医师患者男性,47岁。因周期性发热10个月,再发3周于1996年6月14日再次入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39℃之间,下午为重,轻度畏寒。无寒战、咳嗽、盗汗,无腹痛、腹泻。入本院首次治疗,发现脾肋下1cm。查二次肥达氏试验、二次血细菌培养、一次骨髓细菌培养均阴性。予氟唤酸、氨卡青霉素治疗无效,加用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出院。以后时有发热,每次持续数天至半月不等。多自行好转或用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3周前再发高热,性质同前,并出现腹部皮疹。当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乙吗噻嗪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64%,乙吗噻嗪组为73%,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乙吗噻嗪均为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因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30h于2005年1月8日入院.患者30 h前在情绪受刺激后突发剧烈胸痛,呈压榨性,放射至左肩,伴呼吸困难、出汗,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鼻塞流涕,无腹泻、腹痛,无咯血,无恶心、呕吐,症状持续不能缓解,3 h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后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治疗后未见缓解而转至我院.患者病后神志清,精神差,胃纳差,二便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逐渐上升.阵发性AF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周,一部分可转变为持续性AF,并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及栓塞的发病率.急性心血管事件的24h节律变化已被公认,而老年阵发性AF的昼夜节律国内尚少报道.如发现其发作规律,对药物预防和治疗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现对60例老年阵发性AF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冠心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DA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DA(9.48±2.1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1.09)μmol/L。按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MDA含量增高。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疗效越显著,MDA含量下降越明显。结论检测患者外周血MDA含量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脂质氧化反应程度,同时可判断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后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预防组80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20 mg,qd;普罗布考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所有患者术后立即接受水化治疗12 h(1 mL•kg-1•h-1)。3组均给予防治冠心病标准用药,如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观察术前及术后3 d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并计算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发生率。结果联合预防组手术后BUN水平升高(3.12±0.54)mmol•L-1,Ccr水平升高(8.41±2.13) mL•min-1,CIAKI发生率3.75%,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普罗布考组:(6.22±0.82) mmol•L-1,(17.14±2.29) mL•min-1,12.94%;阿托伐他汀组:(7.02±1.13) mmol•L-1,(22.09±2.38) mL•min-1,15.29%](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CIAKI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林文辉  张济富  梁杭文 《新医学》2000,31(10):579-580
1病历摘要 男,35岁。因发作性心悸、晕厥5小时于1999年9月6日0时入院。病人5小时前看电视时突发心悸,继之晕厥5分钟,无呕吐、口吐白沫,自行苏醒后无不适感。于当地诊所就诊,未发现异常体征。此后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复发3次。病人平素体健,近1个月来过度劳累,感乏力明显,无“感冒”、“肠炎”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5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2kPa/8 kPa。神志清晰。双肺未发现异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53次/分,心律整齐,第一心音响亮,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性,22岁,未婚.因发热、关节肿痛4天,于1990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0天前突发尿频,尿急、尿痛伴终末血尿求诊于泌尿科,尿检RBC ,WBC ,尿道分泌物多次涂片未找到淋球菌,经用先锋霉素Ⅳ等治疗症状消失.但半月后出现畏寒、高热、两眼结膜发红,视物模糊,次日右腕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并渐波及同侧膝、踝关节,伴心悸、胸闷,无寒战.既往无类似关节肿痛史,否认冶游史.体检:T40℃,P110次  相似文献   
10.
对13年收治入院的15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院内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院内IE),和同期院外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院外IE)比较,结果为前者发病年龄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心脏手术是院内IE的主要感染途径;院内IE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院外IE以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