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1例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分析、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结果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显示患儿7q11.23区存在278 kb杂合缺失,与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WBS)关键区部分重叠,涉及WBS的关键致病基因之一ELN。MLPA检测证实患儿存在上述缺失,患儿父母未发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结论患儿7q11.23区杂合缺失为新发突变。ELN基因单倍剂量不足可能是其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原因,诊断为非典型WBS。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的性质,探讨其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胎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拷贝数目变异。结果 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分析结果为16p11.2区域存在525 kb的重复,其中包含右位主动脉弓相关的功能基因HIRIP3,其父母基因组DNA拷贝数目均未见异常。结论胎儿16p11.2区域重复为新发突变,具有致病性,可能与胎儿右位主动脉弓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例9p24区微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与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临界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6例孕妇的遗传学检测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例27岁的智力障碍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表现和遗传学分析, 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先证者(Ⅲ-1)及家系成员的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 并指导家系中孕妇(先证者之妹, Ⅲ-2)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G显带结果显示, 该家系成员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结果显示先证者(Ⅲ-1)及先证者母亲(Ⅱ-3)、二舅(Ⅱ-2)、妹妹(Ⅲ-2)的X染色体q25区域存在1 533 kb重复, CNV为致病性。Ⅲ-1与Ⅱ-2临床表型为智力障碍、言语不清、特殊面容;Ⅱ-3与Ⅲ-2无异常表型。Ⅲ-2羊水核型和aCGH未见异常, 选择继续妊娠, 足月阴道分娩1男性新生儿(Ⅳ-1)。随访至2022年2月, Ⅳ-1已3岁10个月, 于幼儿园就学, 体格、智力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Xq25微重复可能是该家系中先证者出现智力障碍的原因, STAG2可能为Xq25区域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果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 XX, der(6)t(6;14)(q27;q31.2), 孕妇核型为46, XX, t(6;14)(q27;q31.2), 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胎儿aCGH结果显示染色体6q26q27区存在6.64 Mb的缺失, 14q31.3q32.33区存在19.98 Mb重复, 均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妇夫妇aCGH结果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可能缘于孕妇携带的平衡易位。aCGH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断裂点, 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使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CNV-Seq平台和基于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STR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孕早期流产孕妇433例,其中适龄组(30岁)226例,中间组(30~35岁)129例,高龄组(35~40岁)61例和超高龄组(≥40岁)17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 433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中,200kb以上基因组CNVs 259例(59.8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80例(41.57%),染色体结构异常79例(18.24%);CNVs主要分布在15、16、22及X染色体(6.70%、9.70%、8.55%、9.24%),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16-三体(8.78%),其次是22-三体(8.08%),染色体结构异常多发生于15号染色体(3.23%)及X染色体(2.08%);适龄组、中间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32.30%、44.19%)均低于高龄组(63.93%)和超高龄组(64.71%)(P0.05),且适龄组低于中间组(P0.05),高龄组与超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23.01%)高于高龄组(8.20%)(P0.05)。结论 CNVs主要分布在15、16、22及X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孕妇年龄可影响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而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例超声提示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的脐带血样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胎儿及其父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 用qPCR技术验证候选致病CNV, 用Goldeneye DNA身份鉴定系统确认生物学关系。结果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分析结果提示其17p13.3区存在1.16 Mb的杂合缺失(16155722777617)×1, 部分覆盖Miller-Dieker综合征(MDS)核心区域, 同时17p12区域还存在1.33 Mb的杂合缺失(1411177215442066)×1, 该缺失可导致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孕妇外周血17p12区存在1.33 Mb杂合缺失(1411177215442066)×1。胎儿父亲外周血检测未见异常。qPCR分析结果提示胎儿脐带血17p13.3和17p12区域以及孕妇外周血17p12区域基因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的1/2。亲缘关系鉴定结果显示胎儿父母确为其生物学父母, 胎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