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应用微柱凝胶卡式配血系统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时发现2例患者进行ABO和RhD同型配血时与多名供血者出现主侧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2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IgG抗E。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情况,并对其血小板使用方式进行评价。方法收集了2008—2009年6月的991名患者的1 997例次输注数据,根据Plt和出血表现等因素将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当输注前Plt>10×109/L时对原因进行鉴别纪录。结果有66.8%的血小板输注是在输注前Plt>10×109/L。根据治疗的不同,输注前平均Plt分别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4.6×109/L;血液病和肿瘤15.6×109/L;心血管疾病93.5×109/L;其他38.3×109/L。不同组别输注前Plt>10×109/L的输注占该组输注比例分别为:HSCT39.0%;血液病和肿瘤62.3%;心血管疾病97.6%;其他72.9%。总输注中Plt平均提高14.6×109/L。结论大多数输注血小板患者输注前Plt>10×109/L,>1/3的患者其输注前Plt>20×109/L。提示合理的血小板输注指导以及血小板使用中进行性监测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需要进行配血的患者中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对13251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用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鉴定确认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28例,阳性率为0.21%,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3例次,涉及Rh、Kidd、MNSs和Lewis血型系统,主要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共25例,占75.76%.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该院2013-2015年的成分用血情况,评估现行的血液管理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来,该院的用血总量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138 631.5 U下降到2015年的114 845.75 U。用血结构更趋合理。红细胞/血浆比值逐年升高,从2013年的0.51升高到2015年的0.72。其中心外科用血量占比最大,达到全院用血总量的22.16%~27%。结论该院通过开展严格鉴别输血适应证,采用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血栓弹力图检测等有效的血液管理手段,使得其临床成分用血总量逐年下降,结构更趋合理,对缓解血液供应紧张局势和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29岁,孕2产0,现怀孕38周,第一胎于1997年作人流,2004年8月入我院欲行剖宫产。无输血史。Hb:10.2g/L,HCT:0.31,术前备血,与2例同型献血者凝聚胺交叉配血主侧有凝集,抗体筛选阳性。血型血清学检查:①患者血型:B,CcDEe,Jk^(a b-)。②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③不规则抗体鉴定:患者血清与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  相似文献   
7.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PLT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输血工作在大多情况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不规则抗体性质比较单一.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多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尿海藻糖酶对近端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海藻糖酶(trehalase,T)活性测定在判断近端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116例经临床确诊的肾脏疾病患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尿毒症和肾移植5组,分别测定其尿中海藻糖酶(T)、β2-微球蛋白(β2-MG)、碱性磷酸酶(AL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耱苷酶(NAG),分析T与其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性以及不同组肾脏疾病中尿海藻糖酶活性。结果尿中T活性与β2-MG、ALP、NAG均有显著相关性。116例患者中尿T升高者90例β2-(77.59%),β2-MG升高者69例(59.48%),ALP升高者51例(43.97%),NAG升高者58例(50.00%)。尿T活性升高者中有64.44%尿β2-MG升高、47.78%尿ALP升高、51.11%尿NAG升高,而69例尿β2-MG升高者中84.01%、51例ALP升高者中84.31%、58例NAG升高者中79.31%尿T活性升高。尿T活性在肾病综合征时与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尿毒症时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尿T活性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其它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时与ALP和NAG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尿T能比β2-MG、ALP和NAG更特异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及其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信号在天然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NOD2信号对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分枝杆菌效应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OD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DEF4B mRNA的表达水平;还原型二氯荧光素(DFCH)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结果NOD2信号增强了人肺泡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杀灭。NOD2信号刺激后,人肺泡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分泌和DEF4B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但RO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NOD2可能通过诱导NO和抗菌肽DEF4B的产生参与了早期的抗结核感染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