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能够准确鉴定甘肃省不同肉苁蓉种质的序列,探究甘肃省肉苁蓉种质资源遗传关系。方法 利用筛选出的4对引物(ITS2F-ITS3R、CD1F-CD1R、matK3F-matK1R和rbcL1F-rbcL724R)对甘肃省肉苁蓉、沙苁蓉、盐生肉苁蓉和兰州肉苁蓉4种共27份肉苁蓉样品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样品的序列特征、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多样性,构建邻接法(NJ)聚类树,从nrDNA和cpDNA两方面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 cpDNA合并序列GC含量比nrDNA合并序列低,为34.6%;matK序列的变异位点明显高于ITS、CD及rbcL序列,共检测到481个多态性变异位点;两组合并序列单倍型多样性值均大于0.5,多样性程度较高;NJ聚类树显示,nrDNA和cpDNA的合并序列联合使用更适用于肉苁蓉不同种质的鉴别;肉苁蓉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内变异,即同一物种不同种质间分化明显,nrDNA和cpDNA组内变异百分比分别为79.32%和76.93%。结论 甘肃省肉苁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nrDNA和cpDNA的合并序列能准确鉴定甘肃省4种肉苁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的没食子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差异,筛选出产生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建立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没食子提取物样品的色谱数据集,使用SIMPCA-P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比较回流法提取与超声法提取没食子提取物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明惠  朱田田  晋玲  王富胜  徐丽  康舒淇 《中草药》2022,53(19):6187-6199
目的 建立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当归差异成分,为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当归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不同品种当归中的16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8个色谱峰。岷县产区当归的2个品种当归间存在差异的成分是绿原酸(P<0.01)、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藁本内酯(P<0.01)和丁烯基苯酞(P<0.05),渭源产区的是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洋川芎内酯A(P<0.01)、藁本内酯(P<0.01);临洮产区的是绿原酸(P<0.01)、阿魏酸(P<0.01)、阿魏酸松柏酯(P<0.01)、丁烯基苯酞(P<0.05);通渭产区的是阿魏酸(P<0.01)、洋川芎内酯H(P<0.05)、洋川芎内酯A(P<0.05)、藁本内酯(P<0.01)。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因子分析、PCA、OPLS-DA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可为当归品种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8年9月开始采用地锦草组及抗菌素组分别治疗急性菌痢,发现地锦草具有较高的疗效.现报告于下:病例选择:(1)全部病例均符合1984年“黄山传染病学术会议”诊断急性菌痢标准;(2)两组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NVAF患者177例,其中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56例(出血组);未出现出血事件者121(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无差别.结果 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0);出血组INR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2组患者INR与华法林用量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 =0.062);INR判断出血风险的敏感性为75.4%,特异性为80.2%.结论 INR可作为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随INR增大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方案)在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集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奥美拉唑联合FOLFOX方案治疗,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结束时的二胺氧化酶(DAO)、血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生存质量、各类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DAO、血乳酸、L/M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DAO、血乳酸、L/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DAO、血乳酸、L/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升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腹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脱发、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联合FOLFOX方案在结肠癌根治术后应用较单纯化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保护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2个不同茎叶色当归品种岷归1号与岷归2号转录水平差异。方法 以2种颜色当归的新鲜叶片(带叶柄)和上端茎为材料,采用混合测序策略,应用全长转录组技术构建当归无参全长转录本文库,利用RNA-seq技术对两品种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再利用公共数据库对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和精细分类,筛选调控当归茎叶色差异的主要候选基因。结果 当归转录本的测序结果良好,测序数据质量较高,当归全长转录本的34 528条序列在非冗余蛋白(NR)、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SwissProt及KO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33 947、33 241、29 150和22 601条。对两品种当归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精细分类,具有生物学功能和分子功能的705个DGEs可分为11类,主要富集在初级代谢(17.87%)、逆境响应(14.47%)、次级代谢(11.49%)等功能上,与颜色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上。结论 两品种当归茎叶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调控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可为后续进行功能验证,进一步明确与当归主要药效成分之间的联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 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其消融后远期状况尚不清楚。目的 探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首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LVEF进行分组:LVEF≤40.00%的患者为Ⅰ组(83例),LVEF>40.00%的患者为Ⅱ组(224例);Ⅰ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进一步分组:ⅠA亚组(41例,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ⅠB亚组(42例,仅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Ⅱ组进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入院时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及治疗史、左心房内径(LAD)、LVEF、药物使用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过程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各组患者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随访结束时检测ⅠA亚组和ⅠB亚组LVEF,并与术前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Ⅰ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LA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使用率、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ⅠA亚组患者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消融时间长于ⅠB亚组(P<0.05)。Ⅱ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组,ⅠA亚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B亚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A亚组和ⅠB亚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Ⅰ组和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随访结束时ⅠA亚组患者LVEF〔(36.54±4.17)%〕高于术前〔(32.17±2.48)%〕(P<0.001);ⅠB亚组患者LVEF〔(31.86±2.21)%〕与术前〔(31.94±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存在更多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且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可提高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手术成功率,且复发率低。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保肝护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V DNA、CHild-Pugh积分、PTA、TBil、ALT、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该功能水平,发挥抗病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