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感音性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重新融人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虽然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但人们仍然在为那些重度、深度或全聋的成人或小儿重新回到这个有声世界而在作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stathmin基因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一步认识喉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的38例喉鳞癌患者,术中从肿瘤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实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38例患者的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tathmin基因mRNA在3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stathm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t=9.655,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tathmin蛋白在26例(26/38,68.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13例(13/38,34.2%)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呈弱阳性表达;stathm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x2=8.901,P<0.05).同时发现,stathm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病例组(t=6.284,x2=5.810,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9.350,x2=6.923,P<0.05).结论 stathmin基因和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中晚期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喉鳞癌,并且与颈淋巴转移有关.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K19、Galectin– 3、BRAFV600E基因、P53、TopoII、Ki-67、CyclinD1和HBME-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上述8种标志物在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阳性表达率(97%、75%、98%、66%)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13%、2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ectin– 3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97%、98%),Galectin– 3的准确度最高(92.2%),P53特异性最高(95%),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时,CK19、Galectin– 3、HBME-1三项标志物联合应用作为PTC的诊断标准时准确度最高,高达到97%。结论: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由第二军医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办的2009年上海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修复论坛于2009年9月5~7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锑 (Sb2 O3 )对骨髓瘤细胞株KM3的杀伤作用 ,为Sb2 O3 的抗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盼蓝拒染法、细胞培养液中骨髓瘤细胞释放的乳酸脱氢酶 (LDH)的检测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查判别细胞活性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Sb2 O3 能显著抑制骨髓瘤细胞株KM3的活性 ,细胞存活率与Sb2 O3 的处理浓度呈负相关 (r =-0 92 1,P <0 0 1) ,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 ;LD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Sb2 O3 处理可导致明显的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 Sb2 O3对骨髓瘤细胞株KM3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为Sb2 O3 等锑剂的抗癌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高温、高湿、高盐、强辐射、多台风环境下守礁官兵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因,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卫勤保障方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某岛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所有就诊官兵,记录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诉、病情概要、就诊时间及诊断结果,按耳部、鼻部、咽部、喉部及头颈部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各个部位所见疾病及构成比。结果 某岛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共1 748例次就诊,占岛礁医院总就诊例次的3.79%(1 748/46 121)。在1 748例次就诊记录中,耳部疾病占27.86%(487/1 748),诊断疾病24种,最常见的为急性外耳道炎(100例次,20.53%),随后依次为慢性外耳道炎(70例次,14.37%)、耵聍栓塞(56例次,11.50%)、耳鸣(44例次,9.03%)、真菌性外耳道炎(34例次,6.98%)等;鼻部疾病占26.26%(459/1 748),诊断疾病14种,最常见的为慢性鼻炎(145例次,31.59%),随后依次为变应性鼻炎(136例次,29.63%)、鼻中隔偏曲(36例次,7.84%)、鼻出血(34例次,7.41%)、慢性鼻窦炎(33例次,7.19%)等;咽部疾病占32.32%(565/1 748),诊断疾病12种,最常见的为慢性咽炎(302例次,53.45%),随后依次为急性咽炎(169例次,29.91%)、急性扁桃体炎(48例次,8.50%)、慢性扁桃体炎(25例次,4.42%)、咽部异物(7例次,1.24%)等;喉部疾病占9.55%(167/1 748),诊断疾病5种,最常见的为慢性喉炎(95例次,56.89%),其次为急性喉炎(68例次,40.72%);头颈部疾病占2.23%(39/1 748),诊断疾病8种,最常见的为颈部淋巴结炎(18例次,46.15%),随后依次是颌面创伤(5例次,12.82%)、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5例次,12.82%)等。结论 在岛礁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守礁官兵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多较复杂。针对性制订科学合理的卫勤保障方案对维护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颞骨内段颈内动脉行手术切除后血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4例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颈内动脉岩骨段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底MRI、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骨管骨质破坏,管壁受肿瘤侵犯,管腔狭窄明显.术中彻底切除侧颅底肿瘤及受侵犯的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后,采用大隐静脉一期重建切除的颈内动脉,同时采用组织瓣覆盖,修复侧颅底缺损,保护重建的颈内动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3例行颞骨扩大全切除术,1例行次全切除术;面神经后移1例,面神经切除后修复3例;受侵乙状窦、颈静脉孔区切除3例;受侵硬脑膜切除并修补3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侧颅底缺损3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1例.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局部及颅脑并发症,组织瓣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4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重建的颈内动脉通畅.本组4例患者中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带瘤生存至今,2例无瘤生存超过5年.结论 运用大隐静脉重建颈内动脉岩骨段的技术为彻底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侧颅底恶性肿瘤提供可能,可避免因颈内动脉切除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10-11日美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在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中心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Current Concepts in Head and Neck Surgery(头颈外科的现代观念)".会议由MD-Anderson头颈部副主任Ehab Y.Hanna 主持.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SKCC)中心头颈肿瘤部Ashok R.Shaha教授及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医院(Toronto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TPMH)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部主任Patrick J.Gullane教授作为合作主席,包括Jatin P.Shah、Randal S.Weber等世界头颈肿瘤权威专家出席本次大会,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球形电凝建立喉气管狭窄兔模型,探讨兔喉气管狭窄模型建立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纵向切开气管第10~12环,用球形电凝(20 W)烧灼气管内壁5 s后闭合气管,对照组纵向切开气管后不做任何处理闭合气管。在术后第7、14、28天内镜观察气管瘢痕形成情况,之后处死动物,取出喉及上段气管,观察大体柄本,H-E及Masson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内窥镜检查,对照组无瘢痕组织增生,实验组出现瘢痕组织增生,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气管狭窄度范围10%~21%和21%~33%,中位数分别为16%和29%,术后第28天气管狭窄程度范围44%~62%。中位数55%。实验组气管狭窄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术后第28天气管狭窄度大于术后第7天。组终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动物气管狭窄部位黏膜下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大量胶原纤维增厚。结论:球形电凝可导致兔喉气管狭窄,可利用球形电凝建立喉气管狭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3岁。因右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12年,左颈肿块8个月于2006年1月8日入院,无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无家族史,入院检查:神志清楚,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齐;右侧鼓膜向外膨胀,鼓室内樱桃红肿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