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本病(Hoshimoto’s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为4O岁以上女性,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存在时,易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等,以致行不必要的手术切除,往往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1!临床资料本文所收集的7例桥本病患者标本,是从1995~1998年由本院和外院送来的,其中误诊为甲状腺肿的4例,甲状腺癌3例;年龄最小ZO岁,最大58岁,平均43岁;男女比例为1:6。根据桥本病病理形态学的肉眼观察及组织学改变,对本组病例逐一进行检查。①临床拟甲状腺肿4例,肉眼所见:弥漫性…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胶原性疾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病变脏器广泛,导致的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且病变常作小灶性分布,观察时往往易被忽略。我们近年来作了3例尸检,对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6例麻风病人和10例正常人血液中循环抗神经抗体。结果:麻风病人的检出率为83.33%,以瘤型较高,其次为新发病例和短期用药者;正常人全为阴性。抗神经抗体的滴度可供临床早期诊断参考。文中讨论了麻风病神经受损的机理,对此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活动期麻风病人体内SOD含量比正常人高,并且与麻风病发病有关。本研究采用亚硝酸法测定各型麻风病人(LL、BL、TT、BT,n=73)及健康人(n=15)血浆中SOD总量、Cu、Zn—SOD和Mn—SOD含量;发现各型麻风病人血浆SOD总量和Mn—SOD含量均比正常人高(P<0.01),Cu、Zn—SOD含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结果提示麻风病人血浆中SOD总量升高受Mn—SOD的影响,后者存在于细菌体内。从而证实麻风病人体内SOD主要来源于麻风分枝杆菌本身,并非宿主的SOD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析酶活性与麻风病人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显示麻风病人(活动期和愈复期)与正常人比较,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病人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与黄嘌呤氧化酶无关;然而愈复期病人(其麻风菌已被抗麻风药物杀灭)过氧化氢酶增加,甚至超越正常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分析37例麻风病人皮肤神经末梢的数量和形态改变,以及36例的血中抗神经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各型麻风病人均有皮肤神经末梢的数量减少及形态改变,大多数病人循环血中存在抗神经抗体。作者认为观察皮肤神经末梢改变与检测血中抗神经抗体相结合,对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29例麻风病(瘤型20例,结核样型6例,界线类3例)的病损皮肤和其中8例患者非病损皮肤内神经末梢的改变,与两例正常皮肤对照。对用Bielshowsky—Gross神经轴突银浸法的标本,连续切片,断续取片观察。并将皮肤和附件的神经分别计算。观察结果显示,病损皮肤内神经数量的变化,以结核样型减少为甚,其次为界线类,再次为瘤型;质的变化大致与数量变化相一致。8例患者非病损皮肤的神经,其数量比正常皮肤少,比病损皮肤多,并发现其数量减少及形态改变主要在乳头层及真皮浅层,并认为这种改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麻风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淋巴细胞(LC)受刺激后释放氧自由基,引发化学发光的情况。与正常人比较,LL、BL活动期病人的PMN发光值均弱(P<0.05);TT、BT活动期病人的PMN发光值稍差,但其LC发光值增高(P<0.05);各型麻风愈复期病人的PMN和LC发光值与正常人近似。说明活动期病人PMN产生氧自由基功能低下,是麻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某医院收治西力生(Ceresin)中毒病人18例,其中16例因进食含有西力生的米制品,2例因进食浸泡过西力生稻种的水缸所装的食物和水而引起。临床分型重型8例,中、轻型各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尸解2例。现将18例的临床特征及尸解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