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下摘除颅内异物1例郭怀荣,柳琛,鲍遇海,苏来曼,张庭荣(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贺晓晔(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颅内异物多是火器伤引起颅脑损伤,以往是开颅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我科在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取出一位患儿颅内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 95% CI 1.334~25.613; 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 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 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 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 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 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即刻至术后60 d).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14例垂体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的临床资料,记录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本组114例垂体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肿瘤全切89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4例,其中死亡3例.28例患者出现11种短期并发症,同时出现4种并发症的患者4例,同时出现3种并发症的患者8例,同时出现2种并发症的患者13例,仅有一种并发症的患者3例.结论 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短期并发症与肿瘤本身的特点(生长方向、是否侵袭性等)有关,与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特殊手术器械有关.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平台期.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增高,FT3及FT4减少,MRI示垂体增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2-4个月后,垂体恢复正常,TSH及PRL水平亦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具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治疗首选甲状腺素实验性替代治疗,而不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62例严重颅脑损伤转入ICU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有40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气管切开、吸烟史和巴比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革兰阳性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63.8%,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5%.结论 气管切开、吸烟史、巴比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是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纵裂分离时在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下锐性逆向分离,且要分离足够开,从大脑前动脉膝部至蝶骨平台,必要时可同时在第一间隙和第四间隙操作切除突入三脑室底的肿瘤,而不牵拉视交叉和三脑室底。肿瘤切除从中线开始,先分离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蛛网膜内瘤内分块切除减压,分离肿瘤和神经之间的蛛网膜界限,依次分离视力较差侧、视交叉、视力较好侧,最后分离垂体柄以及脚尖窝的肿瘤,注意保护蛛网膜界限完整。评价术前、术后视力变化以及肿瘤是否全切。结果:随访3个月~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1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病人中,视力好转15例,没有变化5例,1例恶化。2例额叶静脉梗塞性出血。结论: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地。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56岁男性,因垂体大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6个月发生意识丧失2次、间断发热2d入院.6个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垂体大腺瘤(无功能型;图1A、1B),并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2 d前,突发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苏醒,并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1℃,有小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9 例垂体瘤患者,比较再次手术和首次手术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 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肿瘤全切率。结果 两次手术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再次手术的术后住院天数[(13.30±6.81)d]较首次手术[(9.60±3.55)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2.16,P< 0.05);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尤其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尿崩症的 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肿 瘤全切率与首次手术差别不大,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术后住院天数延长,再次手术在切除 肿瘤及保护重要邻近解剖结构方面较首次手术复杂性及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伟  罗坤  周凯  李建民  张庭荣 《医学综述》2014,(12):2239-2240
目的观察患者行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78例(156只眼),于术前行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及垂体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术前全部行中心视野检查,于术后36个月进行视野评估,并行垂体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内分泌检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视野恢复正常组和视野部分恢复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术前视力、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MD绝对值、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视野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术前的MD绝对值低,肿瘤最大直径较小和年龄较小,在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的恢复的程度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32例颅咽管瘤患者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16例,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入路4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1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5例,电解质紊乱24例.结论 对颅咽管瘤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