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流产或早产,甚至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其中手术治疗2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病的选穴规律及治疗特点。方法:以确定关键词作为检索词进行条文检索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对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获得了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的常用腧穴、常用特定穴、常用腧穴在十四经和人体部位的分布及治疗方法特点。结论:明清时期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主要分布在头颈及四肢部,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治疗方法为刺法为主,灸法为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对21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 完全成活20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对21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完全成活20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建立髁间窝通道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复杂破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建立髁间窝通道并经该通道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复杂破裂。方法 :对127例经过髁间窝通道施行了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的骨关节炎病例进行分析总结。127例患者均存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复杂裂,男24例,女103例;年龄45~78岁,平均67岁;127例中有112例通过3切口(常规前内侧切口、前外侧切口、高位前外侧切口)顺利完成内侧半月板后角部分切除成形术,有15例通过4切口(常规前内侧切口、前外侧切口、高位前外侧切口、后内侧切口)来完成手术。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该方法对半月板后角部位能否全面便利观察、器械能否便利抵达靶部位、对相邻关节软骨的损伤情况和手术时间(处理半月板的时间)。结果:所有病例的半月板后角后根都能被全面清晰观察,器械都能便利地抵达靶部位,无软骨的医源性破坏发生,3切口情况下内侧半月板后角部位部分切除成形术的时间为5~10 min,4切口的时间为10~30 min。结论:在关节镜下建立髁间窝通道并经此通道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复杂破裂,方便快捷,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关节软骨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9.8,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7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标准,术后全部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52例,良11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8.7%。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钢板螺钉无折断,足外观基本正常。结论:切开复住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