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正畸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已进行了近一个世纪。国内外学者用不同的动物以至到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就。用不同力值后,观察猴牙组织学的变化,国内还没有正式报道。本实验的完成,为正畸学组织变化的研究观察提供了直接的、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猴的牙体牙周组织。在样品的干燥处理上,采用了莰烯干燥法,其效果优于临界点干燥法。用扫描电镜观察牙体牙周组织方便实用,观察图相立体感强为其独特的优点。再现了牙周软硬组织的立体结构和牙周组织不同细胞的表面构型,这对于识别和研究细胞形态又开辟了一个途径。本材料还注意到牙骨质与牙本质交界并非呈光滑的连接,而是通过一部分Sharp's纤维穿通整个牙骨质后再进入牙本质一段距离,使其界面呈交错式连接方式。材料虽来自猴牙组织,但在进一步研究人体牙齿组织方面可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材料选自四医大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602例错病案。经过对记存模型的测量,发现大于15°牙齿扭转的患者369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1.3%;大于15°的扭转牙783枚,90°以上严重扭转的牙齿26枚,切牙外翻(对称扭转)共有40例,占调查人数6.6%。调查统计表明:在上颌扭转牙的好发部位首先是中切牙,其次是前磨牙。而在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扭转错位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下颌切牙。产生牙齿扭转错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拥挤、先天缺牙、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先天发育异常,牙胚异位、医源性(不良正畸治疗)、遗传、咬干扰和先天畸形(唇、腭裂等)等。尤其是拥挤与牙位扭转畸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牙齿旋转移动组织学表现在其特殊性。本实验用家犬16只旋转移动上颌第二切牙,应用力偶矩为550g.mm。分别手术后3、7、14、21、28天处死取材。组织学观察发现,牙齿扭转有特征性的表现如下:牙周膜紊乱,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紊乱加剧;牙周膜嵴上纤维紧张、绞扭;压迫下边的牙槽嵴,发生骨质吸收,提示能使牙周支持组织附着减少;牙周膜内也发生透明性变和潜掘式骨吸收,骨组织改建范围广泛,常涉及邻牙,引起骨组织改建和牙位移动,故临床上必须引起注意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5.
固定矫治器快速上颌扩弓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6.
正崎牙齿移动在理论上应该是生理性移动方式,即在无损伤、无痛等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上述要求。有证据表明:正畸移动牙齿即使应用轻微的力量,都有牙周膜损伤;正畸牙齿移动是一种能得到完美修复的病理过程,炎症和牙齿移动相伴行。一般而言,损伤的程度与施力的大小成比例;损伤的范围与牙齿受力的时间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 多生牙的矫治,除极少数外,一般均须及早拔除,关闭间隙,再按情况矫治相继错(牙合)。对于间隙较大的病例,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在混合牙列期有时不易得到必要的支抗,长期戴用亦有限制颌骨生长发育之虑。近来,我们采用控根闭隙簧装置,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扭转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银钟  陈华  张巧余 《口腔医学》1989,9(3):136-138
<正> 在临床上牙齿扭转畸形比比皆是,最使临床医师头疼的问题仍然是扭转牙的矫治,尤其是尖牙和前磨牙。正象某些正畸学家所论断的:旋转移动是牙齿移动过程中最复杂、最困难、最难保持的。牙齿扭转是牙齿围绕着它自己的长轴,向唇或舌侧转动而偏离于咬(牙合)线的异位畸形。根据转动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种:无扭转;轻度扭转(5°~10°),中度扭转(10°~35°);大扭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对恒牙列期上颌快速扩弓的机制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组动物于扩弓2周后,后牙弓明显增宽,组织学检查见其腭中缝及牙槽骨组织呈正常骨改建过程,牙髓组织除轻度充血外,  相似文献   
10.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rthodontic tooth rotation onneighboring teeth and periodontal tissues.The second maxillary incisors of 16 randomly selecteddogs were subjected to rotation at a magnitude of 100 grams and a moment of 550 g·mm in a du-ration of 3 to 56 days.Then sections were prepared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due to tooth rotation,neighboring teeth were drifted and rotated(82%),and therewere disarrangement and hyalinization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88%),remodeling of the pe-riodontium(86%)and root resorption(32%)were also observed.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that tooth rotation may exert marked effects on neighboring teeth and periodontal tissues,whichmay be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