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小肠移植物热缺血时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肠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排斥反应的逐步控制、小肠移植物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扩大供体来源、解决移植物的供需矛盾是移植领域的新课题,于是对无心跳供体来源移植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尤其在我国无心跳供体是临床器官移植中移植物获取的主要途径。在无心跳供体来源移植物获取过程中存在着热缺血过程,热缺血时限的确定将对临床器官移植中移植物的获取时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中供体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和移植组,移植组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热缺血0 min(W0)、热缺血15 min(W15)和热缺血30 min(W30),其后建立近交系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均为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7、14和30 d处死,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分别测定移植肝组织学、肝功能的变化.此外,移植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观察长期生存率(>100 d).结果 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恢复过程延长.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3、7、14和30 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4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3、7、14和30 d ALP与供肝热缺血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后热缺血0、15、30 min长期生存率组分别为100.0%(6/6)、83.3%(5/6)、66.7%(4/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 肝移植过程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并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细胞损伤加重,肝细胞功能恢复早于其形态学恢复.肝移植术后早期存在胆汁淤积,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明显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胆汁淤积的恢复明显晚于肝细胞损伤指标的恢复.在热缺血30 min内来自于心脏停搏的供肝肝移植术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入院后确诊11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6例,螺旋CT 9例,血管造影5例.其余15例因血性腹水探查术中确诊.全身抗凝治疗4例,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完全恢复5例,小肠部分切除8例,小肠大部及右半结肠切除7例,2次探查术2例.术后6mo内死亡6例.结论:超声可作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初步检查,发现血性腹水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术.早期诊断与治疗使降低肠系膜血管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佟铸  刘彤  张宝良  戚峰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6,34(8):556-558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移植物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损伤、修复与再生的规律及其参与因素。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异位小肠移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热缺血时间0、15、30、60、120min分为5组。分别于移植术后取外周血,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期对移植肠标本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并观察受体大鼠及移植物的生存率。结果:各组移植物及受鼠7d生存率为100%(6/6)。术后第7天,各热缺血组小肠黏膜组织学评分趋于一致,与非热缺血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ET-1/NO与小肠黏膜组织学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大鼠小肠移植物在无心跳供体中可以耐受120min的热缺血;热缺血时间对移植术后小肠黏膜修复与再生无明显影响;移植术后早期外周血NO/ET-1失衡可能参与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成人普通外科条件下救治1例严重复合伤患儿,治疗体会报告如下.患儿,女,7岁,因上腹部被面包车碾压伤后5 min即送来医院,伤前刚进晚餐.入院查体见休克面容,血压测不清,心率180次/min.呼吸喘促,双侧瞳孔轻度散大,腹腔有大量新鲜血,在抗休克同时送手术室.术中证实肝膈面有10 cm×10 cm碎裂伤、脾破裂、胃底撕裂伤,术后相继出现双侧胸腔积液、肺挫伤、创伤性湿肺、脑挫伤、脑水肿、右侧肱骨骨折,并发肺、肝、消化道等多器官衰竭,经多次手术、抢救、历经82 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以半夏麻黄乌梅汤治疗经中西医一般治疗无效的支气管哮喘扣例,有效率达96%。其治疗特点为祛风逐痰为主,配合敛肺利水平喘。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住院病人及门诊就诊者,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4a,最大76a,平均年龄47.6土5.0a。病程最短1m,最长38y,平均21.0土63a。豆.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咳、喘、痰,其特点为咳嗽以晨幕为著,夜间更甚,咳甚则喘而汗出,动则加重,不能平卧,甚至张口抬肩,胸闷纳少,或有喉中痰鸣,或周身夹有皮疹。1.3舌苔脉象淡红舌24例,黯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结肠直肠癌患者35例,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穿刺右侧股动脉,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5例,进展(PD)3例,治疗有效率51.4%。结论选择直肠动脉化疗治疗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牛右心室节制索及右束支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为比较解剖学和兽医学积累解剖学资料。方法24例新鲜市售牛心,用大体解剖和墨汁灌注方法显示牛右心室传导系。肉眼观察右心室内各结构的形态和分布,用游标卡尺测量数据,SPSS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结果节制索多为扁圆柱状(90.5%),长(45.48±1.32)mm,长直径(3.78±1.54)mm,短直径(2.55±1.26)mm,右束支长(65.52±20.78)mm,直径(1.45±0.56)mm。发现1例双节制索。Purkinje纤维的分布第Ⅰ、Ⅱ象限最密集,第Ⅲ三象限较少分布,第Ⅳ象限分布最少。结论牛心节制索的形态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其中有右束支穿行,其表面有分布不均的Purkinje纤维。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移植模型在肝移植免疫学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无心跳供体可以缓解供肝的短缺.扩大供肝来源[1]:肝移植术后胆汁的获取可为研究肝移植细胞学及免疫学的指标提供依据.为此本研究在大鼠动脉化肝移植热缺血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胆管外引流模型.  相似文献   
10.
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良  刘彤  何晓玲  佟铸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2,30(10):606-6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对肿瘤发生部位、术前确诊率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十二指肠癌38例,空回肠癌10例。术前确诊率77.1%,纤维内镜确诊25例(100%),消化道造影确诊14例(82.4%),CT确诊7例(58.3%),B超确诊3例(15.0%)。根治性手术30例,姑息性手术18例。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于明确诊断和难以判定性质者应行根治性小肠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