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背景 眶底和颧骨在面部外伤中极容易受损而导致骨折,传统手术治疗常采用多个联合切口充分暴露术区,创伤大且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目的 探讨三维人工植入物联合颞部切口入路修复眶底缺损合并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颌面头颈外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4例眶底合并颧骨骨折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颞部切口入路修复固定法。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以羟基磷灰石混合聚醚醚酮制备人工骨作为骨折断端修复材料,对照组以钛网钛板传统金属材料作为骨折断端修复材料,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面部饱满程度、张口度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16例,对照组28例,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颞部切口入路骨折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后均得到临床治愈。实验组患者术后面部饱满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0.78±0.07 vs 1.14±0.0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张口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2.82±0.04 vs 2.07±0.09,P<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12.5%vs 10.71%,P=0.091;面神经损伤18.8%vs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患者分为3组,≤10%组10例,11%~40%组10例,≥41%组7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与瘢痕溃疡持续时间长短、浸润深度和手术后复发相关,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溃疡持续时间越短(P0.05)、浸润越深(P0.01)、手术后越易复发(P0.05);而与瘢痕病程、溃疡面积无关(P0.05)。结论 Ki67的表达在瘢痕癌浸润深度和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夹层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澜  吴锦林  朱星红 《医学综述》2009,15(23):3594-3596
颈动脉夹层的病理改变是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内膜及中层分离。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埃勒斯-当洛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创伤等病因可引起颈动脉夹层,现就其病因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54例,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5~65岁,平均41.4岁。根据所选固定材料不同分为接骨板组(25例)和钛板组(29例),接骨板组采用PLLA可吸收接骨板固定,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5~52岁,平均37.2岁;钛板组采用传统金属钛板固定,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2~65岁,平均45.6岁。观察两组术后1、2~4周伤口恢复、血常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咀嚼效能,同时观察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现象,复查血象均无异常,大部分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PLLA可吸收接骨板未出现断裂现象。术后4周拆除颌间牵引时,测定两组患者咀嚼效能,接骨板组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咀嚼效能差异以及术后1年骨折线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固定强度好,可自行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且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术区相关神经的风险。但对骨折断端移位过大、复位困难者,可在伤后即给予颌间弹性牵引,并在术后增加牵引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Cu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Cu2+(0、10-8、10-7、10-6、10-5、10-4、10-3 mol/L)组或(和)5 mmol/L NAC处理HaCaT细胞后,采用CCK-8法和DCFH-DA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内ROS产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ROS产生及其与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0 mol/L Cu2+)相比,10-6、10-5 mol/L组Cu2+处理48 h后HaCaT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升高至116.19% (P =0.027)、113.37%(P =0.036),而其细胞内ROS产生在处理后30 min达到127.47% (P =0.001)、124.28% (P =0.031),60 min进一步上升至140.47% (P =0.002)、134.29% (P =0.007).5 mmol/L NAC能拮抗微摩尔浓度Cu2+的上述作用.虽然10-8、10-7 mol/L Cu2+在处理后60 min也刺激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升高至110.99% (P =0.016)及117.34% (P =0.016),但是处理48 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仅为101.09%和101.86%,并无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P>0.05).结论 微摩尔浓度Cu2+能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这种促增殖效应可能与刺激细胞内ROS水平的适度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 (P <0.05).②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最高,达(77.23 ±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 ±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 ±0.51)%/d(P<0.05).③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④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X2=11.697,P<0.05).结论 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