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钙血症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钙组(1.75mmol/L)和低钙组(1.25mmol/L),比较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脉搏、血压,同时抽查患者透析前后血钙及血肌酐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浓度均显著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钙组患者血钙比透析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低钙组较高钙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呈正相关,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静注肾上腺素加高糖的心肺复苏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静注肾上腺素加高糖的心肺复苏效果观察张增政高尚风肾上腺素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首选而有效的药物。传统的用药途径是心内注射,由于其副作用大已被淘汰;近年来已改为静脉注射,但临床心肺复苏成功率仍极低。究其原因可能与肾上腺素不能迅速到达并作用于心脏及大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伦理,使肾科医生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上提供符合现代医学伦理的模式。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医学理论及相关伦理。结论:国家应当针对肾替代治疗制定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操作法规,医生应当根据医学理论,结合患者条件,坚持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帮助患者选择肾替代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的心身疾病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的发展,不仅重视心理因素在一些临床常见身心疾病的病因学中的地位,而且强调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来认识疾病过程的本质,强调医学模式为临床服务。同时我国临床医学也在发生质的飞跃,慢性肾功能衰竭患的最终结果由过去的等待死亡、延长生命转变为使患有一个良好的心身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7.
血液净化碳酸盐置换液配制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性血液净化在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救治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但其置换液用量大,而且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是不宜用乳酸盐置换液;又由于碳酸盐置换液的不稳定性,目前世界大多国家都没有商品性的碳酸盐置换液,因此大多透析单位采用碳酸氢钠的单独通路输入法,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碳酸氢钠往往不能与置换液其它成分同步恒定输入,这在理论上对患者的救治可能是一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利用Diapct床旁血液净化机在模拟CVVH治疗模式的情况下,观察预先配制的碳酸盐置液(A、B液)治疗中混合后碳酸盐置换液离子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的两例肺型失衡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结构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较血液透析简单、方便,所需费用少,适合于基层、门诊及家庭透析,更符合病人的生理要求。因此目前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抢救中毒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腹膜透析需要反复更换透析液,容易造成接触或空气污染,引起腹膜透析最主要并发症腹膜炎。反复发生的腹膜炎成为长期腹膜透析的主要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透析管装置进行了多种改进,如国内的闭式灭菌连接器,光化学反应器。国外的Y型接头,全自动腹膜透析机等。上述设备对袋装腹透液的设计有新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