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冲冲  邹书仙  吴霖  徐欢  李淑莲  宋伦 《军事医学》2021,45(10):721-725
目的 探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砷化物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As203刺激HepG2细胞后,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逆转录PCR实验检测DAPK1、自噬标志性信号分子和DNA损伤调节自噬相关蛋白1(DRAM1)的表达水平及p53活化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实验检测敲低DAPK1后p53的转录激活能力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DAPK1对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的影响.结果 As203刺激能诱导HepG2细胞中DAPK1表达;敲低DAPK1表达显著抑制了细胞自噬反应水平;同时p53的诱导活化反应强度显著下调,但自噬反应特异性p53靶基因DRAM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敲低p53表达可显著抑制砷化物刺激作用下DAPK1的诱导表达水平.结论 DAPK1在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中可通过与p53形成正反馈通路实现对自噬信号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热应激致肝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38℃暴露建立热应激动物模型,每天暴露2 h,连续3 d,分离肝组织;体外培养的L-02细胞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热应激+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热应激+白藜芦醇组(100μmol/L),采用5%CO2,41℃暴露建立热应激细胞模型,药物组及溶剂对照组提前给予100μmol/L白藜芦醇或DMSO预处理2 h,再进行热应激暴露,分别收取细胞;以上收取的肝组织及细胞均进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可导致肝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促进caspase-1将IL-1β切割为活性形式,进而导致下游靶基因IL-6的表达上调.敲低L-02细胞中NLRP3表达可显著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及下游炎症因子级联表达反应的发生;②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NLRP3的表达从而拮抗热应激所致肝细胞炎症因子诱导表达效应.结论 热应激通过NLRP3/IL-1β/IL-6途径诱导肝脏炎症损伤,白藜芦醇能缓解以上炎症损伤反应,在热应激损伤防护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急性睡眠剥夺(SD)应激条件下大鼠肝组织胆汁酸转运体昼夜振荡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使用SD仪在24 h昼夜周期内进行急性SD.分离血清后,利用胆汁酸检测试剂盒分析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取肝组织,加入TRIzol试剂后利用组织匀浆仪裂解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绘制心电散点图,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分析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B线斜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温暴露对卵巢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6~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低温暴露组,暴露后取卵巢组织,通过RT?PCR方法检测炎性因子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炎性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活化情况.体外培养SKOV3细胞,进行温和冷暴露(35℃),通过RT?PCR和Wester...  相似文献   
7.
冰冻切片是借助低温冷冻将活体组织快速冻结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制片的方法.冰冻切片快速诊断报告能及时确定病变的性质,为临床手术医生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提供可靠依据,防止给患者二次手术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而冰冻切片制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快速诊断的准确性.我科在制作冰冻切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验,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冰冻切片质量,缩短制片时间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8.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约80%的病例与Merkel细胞多瘤病毒( MCV)感染有关,病毒大 T 抗原持续表达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MCV阳性与阴性的Merkel细胞癌在临床表现和形态学上存在重叠,目前分析大多关注MCV阳性Merkel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对阴性病例则认识不足。本文应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5例MCV阳性和3例MCV阴性的Merkel细胞癌样本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两组病例在点突变、DNA拷贝数改变、插入缺失以及染色体重组等变异的总数上差异无显著性。此外,研究发现RB1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存在频发突变,3例MCV阴性病例均出现RB1基因无义突变导致截短蛋白产生,而阳性病例则未发现此突变类型。免疫组化结果证实病例均存在RB1异常调控。作者认为,大T抗原持续表达和宿主体细胞突变均能导致 RB1信号通路失调,可能是MCV阳性与阴性肿瘤表型相似的原因,提示Merkel细胞癌存在病毒依赖和非依赖两种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艺凡  丁萌楠  张敏  邢陈  王伟  张冲冲  黄欣  吴霖  刘琨  宋伦  沈倍奋 《军事医学》2021,45(5):358-362,379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对72 h睡眠剥夺(SD)前后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和野生型小鼠睡眠剥夺组(WT-SD);per2基因敲除小鼠(per2-/-)随机分为per2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per2-/-)和per2基因敲除小鼠睡眠剥夺组(per2-/--SD).SD组小鼠使用睡眠剥夺仪进行连续睡眠剥夺72 h.小鼠麻醉后摘脾,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淋巴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别CD4+T、CD8+T、CD3+T以及B220+B比例变化,并通过脂多糖(LPS)刺激3 d体外培养进行流式染色检测上述各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小鼠脾B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WT组小鼠相比,per2-/-组小鼠脾CD4+T、CD8+T以及B220+B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在进一步的睡眠剥夺实验中发现,per2基因敲除影响T细胞,尤其是CD8+T的组成变化.在LPS刺激实验中,与WT组相比,S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更加明显,且与WT-SD组相比,per2-/--SD组B220+B细胞比例增加.同样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但与WT-SD组相比,per2-/--SD组脾B细胞降低同时对应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per2对脾淋巴细胞的组成影响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调节睡眠剥夺后B淋巴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GIST组织中FAK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AK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6%。FAK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核分裂数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危险度分级有密切关系。结论:FAK的过表达可能参与GIST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分子分型、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