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第3位常见病。本文对某院内分泌科1984年1日~2003年12月住院死亡的88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和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分析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的诊断。方法:把此技术用于诊断那些以发热、肺部阴影为表现的而难以确诊的38例患者。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此方法得到早期确诊,证明该方法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钠通道抑制剂619C89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大鼠的痛阈、脊髓背角神经元中Nav1.8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痛觉过敏组(H组,缺血再灌注前3 d鞘内注射30μL生理盐水)、钠通道抑制剂组(I组,缺血再灌注前3 d鞘内注射619C895μg/30μL)。S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各组开胸后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引起的痛觉过敏模型。各组手术前均于L_(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3 d。术后1、3、5、7、14 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取第4~6节腰段脊髓,采用免疫双荧光法观察背角神经元状态及其Nav1.8的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av1.8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术后各观察点(尤以第7天为著)H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降低,损伤后7 d脊髓组织中Nav1.8 mRNA的表达增加(P<0.05);I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脊髓组织中Nav1.8 mRNA的表达降低(P<0.05)。免疫双荧光染色显示,损伤后7 d,H组大鼠脊髓背角Nav1.8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主要表达在NeuN表达阳性的神经元的胞浆中;且与S组相比,H组中NeuN/Nav1.8双阳性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I组双阳性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通过上调Nav1.8通道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92年4月~200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死亡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70例对照。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主要集中于病程10~20年者。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在死因中的比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减少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抢救重度苯巴比妥中毒一例张再莉,李冰(当涂县人民医院内科243100)患者女,学生,17岁。因口服苯巴比妥100片(30mg/片),昏迷3小时入院。患者于服药后2小时昏迷,大小便失禁。体检:T35.5℃,R24次/分,P120次/分,BP15...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9岁,因"鼻梁部、眉毛间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头面部25年"来诊。疼痛为自发性钝痛,无束带感,持续性发作,时轻时重,不因上楼等体力活动加重,重时需服用止痛药才能缓解疼痛,疼痛发作时可向颜面部、太阳穴放散,颜面部有麻木感,严重时疼痛向后脑和脊柱两侧放散,曾经口服"科洛曲"1片,每日3次,"卡马西平"0.2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不夹闭;IR组:直视下主动脉弓夹闭14 min后去除动脉夹以模拟SCIRI;IPC组:SCIRI损伤,于再灌注5 min后给予5个循环缺血后处理。SCIRI后48 h内每12 h采用BBB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和反射功能;取L_(4-6)节段脊髓测定组织中MDA和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中p53和mdm2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BBB评分降低,后肢运动和反射能力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IPC组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MDA明显升高,SOD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IPC组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mdm2明显下降,MDA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C组mdm2明显升高,p53明显下降(P<0.05)。上述变化在术后24 h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激活脊髓组织中mdm2-p53负反馈通路,增加脊髓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应激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结构及其相关结构蛋白occludin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Dex预处理组(Dex组)和Dex+阿替美唑(ATIP)预处理组(Dex+ATIP组),Sham组和IR组分别于造模前3d开始鞘内生理盐水30μl、Dex组鞘内注射10μg DEX(30μl);Dex+ATIP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阿替美唑10μg(共30μl),1次/d,连续3d。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3组开胸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h和48h取L4~L6脊髓,采用干湿法测定脊髓含水量;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染色测定BSCB完整性;Weston blot和RT-PCR测定脊髓组织中FGFR3和occludin含量。结果:造模后12h和48h,与Sham组比较,IR组、Dex组和Dex+ATIP组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中含水量、EB含量、FGFR3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性增加,occludin表达显著性下降(P0.05);Dex组与相应时间点与IR组和Dex+ATIP组相比脊髓组织中含水量、EB含量和FGFR3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性降低,而occludin表达增加(P0.05);Dex+ATIP组与IR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12h和48h,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ham组脊髓实质内几乎未见红色荧光,Dex组红色荧光有所增加,而IR组和Dex+ATIP组红色荧光显著增加,48h变化较12h更为显著。结论 :鞘内注射Dex可下调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组织中FGFR3蛋白表达,维持occludin蛋白含量,对血-脊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microRNA(miRNA,miR)-125b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夹闭,其他各组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IPC组于再灌注5 min后给予5循环缺血后适应。再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提取脊髓组织,分别检测脊髓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和总含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测定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数量(Apoptotic quantitiy,AQ)。结果术后24 h,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脊髓W/D、TWC、AQ升高,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IPC组脊髓W/D、TWC、AQ降低,脊髓组织中miR-125b表达上调(P<0.05)。HE染色显示,Sham组脊髓前角结构完好,可见大量胞核完整的运动神经元,IR组脊髓前角内大量空泡形成,神经元结构缺失,胞质呈嗜酸性,而IPC组脊髓前角存在部分结构正常的神经元。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上调脊髓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减少脊髓组织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大鼠SCIRI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 不明原因小儿急性中毒症易被误诊,病因难以捕捉,甚至死亡后通过尸解才能明确原因。现就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6岁。呕吐、腹泻伴阵发性抽搐约达6小时,急诊入院。查体昏迷状态,四肢抽动,颈软、面色苍白,R 3~5次/分,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心率120次/分,两肺呼吸音低,腹软,肝脾未触及异常。拟诊“中毒性菌痢”急行气管插管、予以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抢救无效死亡。后经县公安局法医尸解进行技术鉴定验证为氟乙酰胺(灭鼠药)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