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病有关的高钠血症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般认为,高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大于145 mmol/L的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状态.ICU住院患者高钠血症发病率约为2%,明显高于普通住院患者,病死率也相当高[1].危重病患者病情复杂,高钠血症症状的观察和治疗都比较复杂,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对治疗高钠血症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我们查阅了近年有关高钠血症的文献,对危重病患者出现的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急救体系不够完善有效,急救医护人员创伤诊治技术不够全面,涉及多个学科的协同救治往往缺乏整体救治方案等原因,造成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估患者伤情,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局面,以致漏诊和误诊常有发生。Albrekt—sen等^[1]的尸检研究表明,创伤患者有34%的漏诊率,Muckart等^[2]报告漏诊的总病死率为4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除颤使用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将院前急救过程中诊断ST段抬高型AMI的患者94例,分为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实施组和常规治疗组,统计恶性心律失常、除颤、死亡、不良反应例数。结果:实施组43例,对照组51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1%和90%(P〈0.01);除颤使用率分别为9.3%和23.5%(P〈0.01);死亡率分别为2.3%和5.9%(P〈0.05);实施组不良反应9例。结论:在AMI院前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除颤的使用率,增加抢救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酒精性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心源性猝死,40~5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10:1;45.45%为冠心病患者。结论过量饮酒为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之一,戒酒可减少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快速、简便、准确诊断,应用国内两种计量诊断表,分別回顾性验证我院300例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比较两种方法正确率和误诊率。一、方法从我院1975年~1988年500例急性脑血管病中,选择病历资料完整及发病6小时至  相似文献   
7.
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  张冀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78-1480
目的:了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随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生工业性手外伤比例占85.27%;(2)高危人群以14~56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4:1;(3)每天以6:00~8:00,18:00~21:00为事故高发时段;(4)设备条件差,缺乏岗前规范化培训,安全操作观念差是致伤的主因;(5)半机械化的动力装置是重度工业性手外伤的致伤工具。结论:迫切需要提高机械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工业性手外伤的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加强乡镇及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氧合作用及心功能影响.方法:用回顾性1:1配对方法,分别对3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加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29例(96.7%),上机至好转时间28 min~2.5 h,上机至脱机时间平均2.9 h(2 h~10 h);1例无效病危出院.对照组有效24例(80.0%),吸氧至好转2 h~6 h,无效4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IPPV对常规抢救治疗无效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提高氧合与氧输送,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实际抢救效果及预后.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复方丹参滴丸(CDDP)长程治疗对AMI后溶栓治疗效果有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救治严重交通伤患者的规范医疗行为.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8例严重交通伤患者早期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8例患者经过正确规范的急救治疗,救治成功率达75%.结论:基层医院是交通伤患者的一线救治阵地,早期正确、及时、规范、有序的急救措施,能显著降低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死亡率,并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后续救治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