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性应用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钠(PB)诱导建立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亚抽搐剂量戊四氮腹腔注射,其中45只大鼠确定点燃.将其随机分为给药组35只和未给药组10只。给药组应用较大剂量PHT、PB腹腔注射,其间注射小剂量戊四氮.根据Racine行为分级以及脑电图改变,从中筛选出耐PHT和PB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P糖蛋白(Pgp)在各组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2只大鼠制成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耐药组),11只为药物有效组,12只死亡。耐药组大鼠脑组织Pgp表达较对照组、未给药组和药物有效组增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较大剂量PHT和PB诱导点燃大鼠制作难治性癫痫的动物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难治性癫痫脑内PgP的表达。PgP的高表达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临床诊断难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脑膜瘤的患者2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4例,随访1~5年,复发2例,均为囊在瘤外病例。结论肿瘤及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4.
修复组织和器官缺损一直是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的应用使这项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过程中.人工神经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工程学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框架,更关键的是要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这类种子细胞不仅要分泌促神经再生的因子,更要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及与再生轴索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雪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是研究较多的三类细胞。现就这三类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囊性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性脑膜瘤临床少见。其分型、影像学表现、囊液成因及手术治疗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术前及术中诊断困难。术中囊壁处理是否合理决定了术后的疗效。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尤其是手术治疗和囊液成因方面的争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26例。结果按Simpson切除脑膜瘤分级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4例,SimpsonⅡ~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4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切除镰旁脑膜瘤,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和血管的损伤,提高全切除率,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并腰椎穿刺对原发脑室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双侧脑室引流并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27例自发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动态CT观察脑室出血全部消失时间为4~8d,平均6.3 d。27例中,痊愈21例,4例遗留一侧肢体偏瘫,2例死亡。死亡率16.7%。25例随访1年以上,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并腰椎穿刺能明显降低原发脑室出血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 R-410在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人胶质瘤标本以及胶质母细胞瘤U251和U87细胞系。采用mi Rand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mi R-410的靶基因预测分析,初步判断其与MET基因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mi R-410和MET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410对MET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i R-410模拟物转染肿瘤细胞后MET蛋白的变化。结果经mi Randa靶基因分析:MET m RNA的3’非编码区(3’UTR)与mi R-410的种子序列存在理论上的互补匹配序列。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标本中mi R-410和MET具有负相关性(r=-0.69783,P0.001)。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胶质母细胞瘤中MET基因是mi R-410的直接靶点。肿瘤细胞转染mi R-410模拟物后对MET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胶质瘤细胞中mi R-410靶向作用MET,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希望治疗颅脑损伤的方法。目前,其移植方式、移植细胞数量、供体和受体的选择与免疫反应、移植时机的选择、移植细胞的体内标记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及移植细胞定向运动机制和效果的评价仍存在争议。对以上各方面的深入认识有可能为规范化方案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雪旺细胞各阶段的标志物表达情况。方法分别提取、分离和纯化Wistar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为待诱导细胞。诱导试剂为2-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heregulin-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弗司扣林。控制诱导试剂加入的种类,使细胞处于不同的诱导阶段,将其分为5组分别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p75、s-100和GFAP的表达情况。第1组未加入任何诱导试剂。第2组经过2-巯基乙醇诱导。第3组经过2-巯基乙醇诱导后,再加入全反式维甲酸。第4组在第3组基础上,再同时加入heregulin-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弗司扣林。第5组是将第4组细胞移入普通培养基培养7d后进行检测。结果第1 ̄3组标志物p75、s-100、GFAP表达率均为阴性,第4组p75(59.0±4.1)%、s-100(62.0±5.4)%和GFAP(56.0±3.2)%,第5组p75(34.0±5.2)%、s-100(23.0±2.5)%和GFAP(32.0±4.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序贯加入诱导因子后可分化为类雪旺细胞,但类雪旺细胞表达雪旺细胞的标志物不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