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消除胃内泡沫的效果和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组51例和B组49例,B组术前20分钟常规吞服利多卡因注射液,A组在应用利多卡因的基础上于术前吞服西甲硅油乳剂.观察术中胃内泡沫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副作用.结果 胃内泡沫清洁度,A组优良率100%,B组优良率26.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8.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西甲硅油对胃镜检查前准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可消除胃内泡沫,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院为2例胃巨大结石患者通过电子胃镜分次取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1,男,56岁,胃镜下可见胃底结石2块,大小分别为3 cm×4 cm、1 cm×1.5 cm,胃窦溃疡.病例2,女,50岁,胃镜下可见胃底结石2块,大小分别为2.5 cm×4 cm,2 cm×4 cm,胃窦溃疡.2例患者均有进食大量柿子的饮食史,主诉上腹胀痛不适就诊,电子胃镜确诊为胃结石、胃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的护理配合。方法 15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EVL治疗,护理人员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治疗前认真评估与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与配合,治疗后精心护理与健康指导。结果152例患者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发生出血2例,经三腔二囊管及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咽喉部疼痛13例,均在3天后消失。其它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1月后复查,静脉闭塞141例(占89.2%)。随访1年均未见再出血。结论 EVL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EVL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评价炎症性肠病活动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1例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缓解期、活动期患者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活动期患者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度和重度患者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hs-CRP检测值的变化准确判断炎症性肠病患者活动度中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并讨论其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对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情况及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经EMR或分片黏膜切除,一次性切除病变43例(71.66%).根据内镜标本病理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累计完整切除率91.67%(55/60).并发症:术中出血24例(40%),以钛夹或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术后1周迟发出血2例(3.33%),内镜下止血成功.无1例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54例,黏膜下癌6例.5例m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均无癌残留,但其中1例内镜标本提示癌残留者合并淋巴结转移;2例sm1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2例sm2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sm3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其余m癌及1例拒绝手术的sm1癌,合计50例纳入随访,随访1~5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的,其根治效果取决于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标本的判断以及严格术后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食管黏膜病变行EMBM,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用碘染色显示病灶范围,活检提示癌变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以便明确病变浸润深度。采用EMBM法切除病变,无禁忌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术中密切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15例均为一次手术完全切除,分别使用1~8枚皮圈套切,所有病例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3例发生术中明显出血,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全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MBM 可作为治疗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法操作相对简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该操作应用改良的静脉曲张圈套器完成,可连续切除多次,无需预先黏膜下注射,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低位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前向推进方式行ESD切除的25例低位直肠LST患者,记录病变内镜特征、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术中搏动性出血、穿孔、术后病理、随访结果等。结果 25例共25处病变一次性成功切除,病变平均长度4. 5 cm,平均累及范围1/2周。病变延续至齿状线者占88%(22/25),病变大于2/3周者占36%(9/25),病变累及全周者占4%(1/25)。病变内镜分型:结节混合型占52%(13/25),颗粒均一型占48%(12/25)。操作时间30~180 min,平均118 min。术中搏动性出血5例,均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无穿孔发生。术后少量便血6例,发热4例,无迟发性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提示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黏膜内癌4例,合计早期大肠癌占60%(15/25)。标本基底累及1例,无黏膜下层累及病例,合计内镜下完整切除率96%(24/25)。随访期9~27个月,平均18. 5个月,25例患者随访至今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术后直肠狭窄1例,但可耐受,未作镜下治疗。结论低位直肠LST累及齿状线者多见,但黏膜下浸润少见,内镜干预可行。前向ESD切除低位直肠LST可有效克服肛管直肠角的解剖不利因素,提高切除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病变残留或复发,应作为低位直肠LST保肛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75岁的高龄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在做好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前提下对118例高龄患者进行ERCP,并与同期<60岁的140例中青年患者作对照,比较二者的ERCP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CP成功率观察组为93.22%,对照组为93.5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8.8%,对照组为27.1%,2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简化操作的前提下,治疗性ERCP对于高龄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周丽华  陈琼  阳运超  张仁翼 《西部医学》2010,22(8):1475-1477
目的比较口服磷酸钠盐溶液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的常规检查(一次肠镜)和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手术(二次肠镜)在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8例肠镜检查发现良性息肉,二周后需要第二次通过肠镜下电凝电切手术的患者,自身交叉对照观察两种清肠液的肠道准备效果。我们将患者在第一次肠镜时口服磷酸钠盐溶液,第二次肠镜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由内镜医师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使用药物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聚乙二醇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磷酸钠盐组(P〈0.05),聚乙二醇组肠道气泡少于磷酸钠盐组。两组患者总体不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聚乙二醇组少于磷酸钠盐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镜下良性肿块进行电凝电切手术的患者作肠道清洁准备时,与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相比,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更为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