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高原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在海拔4500米和2800米地区对移居者作了心脏收缩间期(STI)的测定。结果表明,移居者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心率无显著差别,而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的比值(PEP/LVET)增大,总电机械收缩期(QS_2)则无明显改变。推测STI的改变与左室前负荷的减小及后负荷的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4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7年,曾反复心衰而多次住院。此次因严重心衰住院后,经输液、吸氧及抗心衰药物治疗无效而死亡.附图为死亡前12小时记录的Ⅱ、aVR导联心电图. 图中可见3种形态之P波:①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在海拔80米、2800米、4500~4600米检测了289名从事不同劳动强度的男性健康青年的肺血流图。在海拔2800米肺血流图无明显变化,4500~4600米的肺血流图图形和各参数值均有显著改变。这说明在高海拔地区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增加,每搏心输出量减少。重体力劳动者比轻体力劳动者变化明显。 海拔2800米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诊断为右心室肥厚者,肺循环未引起明显改变,其发生肥厚原因似以心外因素为主。在高海拔地区肺血流图对高原缺氧反应比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敏感。 目前心导管技术在高原条件下较难广泛使用。肺血流图方法敏感、简便、安全能重复检查,可协助临床医生判断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肺循环机能状态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51岁。因心悸、胸闷 7年余 ,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 1年 ,加重 5d入院。体检 :血压 1 2 4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消瘦 ,重病容 ,营养发育差 ,唇略紫 ,颈静脉怒张 ,肝颈回流征阳性 ,两肺底闻及干湿口罗音。心尖搏动在第 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2 .5cm,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1 1 0次 /min。二尖瓣区 级收缩期杂音 ,三尖瓣区 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上腹剑下深压痛 ,脾未触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扩大 ( Sv1 Rv5=9.7m V)。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 ,尤以左室为著 ,左室舒末内径 90 mm,左室流出道宽 60 mm,室隔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劳动强度5个组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变化。心电图的主要改变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心率加快,Q-Tc间期延长,P电轴右移,QRS轴多数右移,少数左移,总的趋势右移;异常和可疑心电图增加,右室肥厚者增多尤为明显。心电向量图总的变化是QRS空间综合向量向右、后、上方偏移,T向量向左、后,下方偏移;异常心电向量图增多,共发现五型右室肥厚,即C型、Ⅱ型(包括Ⅱ-A,Ⅱ-B两个亚型),右上型、右下型和右前型。作者还简要地讨论了高原环境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吸氧对高原肺动脉高压缓解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海拨4500米高度观察32例经心电向量图诊断为右心室肥厚或可疑右室厚者对吸氧试验的反应,检查了他们在吸氧(40%)前后心电向量图、心脏听诊、间接测算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流图的变化。结果看到,吸氧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均反映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说明低氧所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在短暂吸氧后立即缓解,移居者的肺血管收缩可能主要属于功能性改变。心电向量图的改变是肺动脉压升高造成右心负荷增加的结果,短暂吸氧不能引起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高原右室肥厚的类型和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1例高原右室肥厚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对比,初步提出高原右室肥厚的分型方案和标准。(1)右下型25例,其中右下偏后型15例(36、59%),右下偏前型8例(19、51%)单纯右下型2例(4、88%);(2)右上后型6例(14、63%);(3)左上后型4例(9、76%);(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号阻滞型6例(14、63%);(5)右前型,本文没有见到。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8岁。因反复心慌、胸闷伴头晕10年,加重1月入院。胸闷及头晕呈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近1月来,阵发性心慌及头晕更加明显。体检:一般状况良好,血压16.0/10.7kPa(120/80mmHg),心率65次/分,律齐,偶闻早搏,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清晰,肝脾未及。作第一次心电图描记(图1):R_1R_2示窦性心律,P-R0.16秒,心率67次/分。R_3宽大畸形,为提前出现的室性早搏,在倒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使用个体补氧器间断给氧对慢性高原性缺氧反应的作用:并能使过高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肺动脉高压明显缓解,消除或减轻了P_2亢进或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0岁。因高血压病、冠心病于1988年7月28日入院。BP26.80/12.00kPa(200/90mmHg),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A_2>P_2。胸片呈现主动脉型心脏,因心动过缓为排除病窦综合征于1988年7月29日行间托品试验,(阿托品1mg溶于5ml生理盐水中快速静注)。心电图分析:A条为静注前Ⅱ导、V_1导,P波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